(四) 丧葬礼俗
过去的壮族人观念中相信人死后灵魂还存在,且生活在阴间的世界。在老人寿终正寝的时候,就意味着其开始在阴间生活了。这个时候孝男孝女便会到河边“买水”回来,用柚子叶等芳香植物熬汤来给死者净身,通常都是由亲属帮忙净身,此俗由来已久。净身后,要由一位与死者平辈或者长辈的人来给死者理发,如果是女性则梳头即可,穿上寿衣,通常为两套,里白外黑,然后将死者放平躺在垫有白布的平板上,再用白布盖上。谨慎的人家还会挂上蚊帐用以防止猫越尸。孝子或孝女选择一人,立刻穿上孝服,头包白巾,穿草鞋戴竹笠,腰背竹篓,手持火把,放声痛哭,到舅舅家报丧。舅舅家闻讯后要派人来看遗容,然后领着孝子,同时带着道公,吹奏哀乐在附近和村边转一圈,以示为死者去阴间开路。
开路完毕后,舅舅看过遗容,就要选择吉辰入殓。入殓的时候要先揉死者的眼眶,使其瞑目,死不瞑目则意味着不吉利。然后在两个眼眶上各放一枚盖眼钱,以示死者再也看不到在阳间的家属。棺材内垫木炭、福袋、白布,死者头部朝向棺内较小的一端,脚伸向较大的一端。大端前设案摆放香炉、烛台、油灯和供品,这样死者正好面对着供奉的香火。棺内通常都会放入随葬品,一般为一个小罐子,里面装入不同的种子,两枚铜钱让死者握在手心,以及一些少量的衣物和日用品,这些是给死者在阴间生活准备的所需物品。入殓的时候孝男孝女都要跪拜、哭泣,其他人也要号啕大哭,与死者诀别。棺材通常是纵放在堂屋的中央,大端朝外。此时须用白纸或者黑布蒙住祖宗的香火,以防死者冲犯。棺材周围也要拉黑布围着,孝男身穿孝衣,脚穿草鞋,日夜守灵。守灵期间孝男及族人都要斋戒,孝男不能理发,妇女不能佩戴金属饰物,一直要保持四十九天,在此期间也不能行房事。
一般人家要请五六个道公来做道场,为死者超度亡魂。困苦人家只做一夜,家产丰厚些的会做两三天,较为富有的三五天,多的甚至做七天或者九天,还要宰猪杀羊,大宴宾客,耗费很高。在做道场期间,还要在村头立一高杆挂招魂幡。出殡埋葬,都要选择吉日良辰。出殡时,孝男孝女及死者的妻子都要在门口空地上跪送。多数地区实行二次葬,在埋棺数年后选择吉日再挖坟开棺,把遗骨按人体骨骼构造的顺序拾到一只瓦坛内,也称为金坛,请风水先生选择风水好的地方第二次下葬。二次葬的墓穴是永久性的,一般都会立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