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牛魂节

1. 牛魂节

壮族的牛魂节,又称“牛王节”,学者金丽[7]的著作中译成“Cow Soul Festival”,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展厅里的资料翻译成“Cattle Soul Festival”和“Cattle King Festival”,崇左市壮族博物馆将之翻译为“Ox Spirit Festival”,学者麦红宇建议翻译成“Bull Soul Festival”[8],译名并不统一。实际上,牛魂节不仅仅是壮族的节日,也是侗族、仫佬族等民族常过的节日。但各民族过节的时间却不完全相同,在广西南部壮族聚居区的大新县、龙州县,通常在每年六月初六晚稻插秧完毕后才过牛魂节,谓之“蓄牛魂”,这一天,人们放下锄头,把牛轭脱下,给牛洗澡,喂牛吃五色糯米饭,让牛休息,当天还有敬牛仪式,人们唱敬牛歌,抚摸牛背,对牛表示感恩,这是壮族人农耕文化、稻作文化和敬牛文化的体现。牛魂节所敬的牛一般指耕牛,也有水牛、黄牛等,汉语的“牛”一词对应的英文有好几个,即cattle, cow, ox, bull等,英文的这几个单词表达“牛”的侧重点不同,“cattle”是个集合名词,泛指牛,几种牛在一起的时候可以用这个词,但该词平常更常用来表示耕牛。而以上关于牛魂节的几种译文,根据Cambridge Dictionary“cow”的意义是“a large female farm animal kept to produce meat and milk”,即农场里养的那种母牛,用来做菜牛或奶牛的,从性别上来说,也仅指雌性,而不包括公牛,这与桂西南壮族牛魂节里“牛”的形象是不相符的。至于“ox”,该词的意义是“a bull (= male cow) that has had its reproductive organs removed, used in the past for pulling heavy things on farms, or, more generally, any adult of the cattle family”,该词的意义是阉割过的阉牛,过去农场里多用来拉重物,这也跟桂西南壮族文化里指代的“牛”是不同的。“bull”仅指代公牛,学者麦红宇认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里把牛翻译成“cattle”是不合适的,认为应该把“cattle”改成“bull”,然而这一改译却不见得合适。笔者认为,以上这几种译文里,最能传达原文中“牛”的形象的译文,应该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里的译文“Cattle Soul Festival”和“Cattle King Festival”,尽管“cattle”还有“牲畜”的意思,但是原译文上方有配图:两个农民正在喂牛。相信结合图片,英语国家读者不会理解为其他的牲畜。把“牛魂节”的“牛”翻译成“cattle”,既能传达壮族文化里牛魂节“牛”的形象,也能使目标语读者对这一节日内涵的理解更接近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