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素质的外宣翻译团队,调整花山文化对外传播叙事方式

(二) 构建高素质的外宣翻译团队,调整花山文化对外传播叙事方式

基于“5W”理论以及库尔特·卢因(Kurt Lewin)的“把关人”理论,要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由谁来传播,谁来筛选、把关要传播的信息,通过什么渠道传播,都非常重要。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为我国的外宣翻译与对外传播指明了方向。当今,在中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背景下,国际上仍对崛起的中国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误解,要消除这些误解并建立起良好的国家形象,讲好中国故事非常重要,这也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方面,比如中国故事《三国演义》就传递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仁义礼智信的民族,该故事在外国读者中也广为人知,这对于消除部分持“中国威胁论”的外国人的误解来说,是有一定正面作用的。而讲好花山故事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部分,其中一些动人的民间传说,也都是对外传播的好素材。要做好花山文化的外宣翻译与对外传播工作,构建一支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的高素质外宣翻译团队十分重要,翻译团队肩负着筛选及把关信息的作用,同时还肩负着提供符合受众接受水平和习惯的高质量译文的责任。

针对当前花山文化相关翻译资料大众接受度不够等问题,要改善花山文化的传播效果,调整花山文化的对外传播叙事方式,讲好花山故事。具体来说,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构建高素质的外宣翻译团队。当前的花山文化外宣翻译中,最重要的作品是5册申遗画册,这是外国人了解花山文化的重要资料,这套画册是由花山岩画申遗办组织部分高校教师编译的,但目前专门从事壮族民族文化外译的译者十分稀缺,主要分布在广西民族大学、百色学院等高校,译者大多承担着繁重的教学、科研工作,能用来潜心做翻译的时间并不多。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在壮族文化外译相关科研项目申报与相关书籍的外译版本出版等方面多予以扶持,且加强对外宣翻译人才队伍的培养也十分有必要。另一方面,要实现较好的传播效果,在传播内容的选取上,也要十分注意。在选取花山文化相关文本进行外宣翻译时,要注意从文本题材的选择、叙事视角、叙事风格、人物塑造等方面着力,将优秀的花山文化故事传播出去,如《瓦氏夫人率狼兵抗倭寇》《妈勒访天边》《侬兵》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可以借助译者的力量,用贴近受众思维习惯与语言习惯的方式,将其外译并传播出去,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树立壮族正面的民族形象,增强花山文化的外宣传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