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铜鼓文化对外译介与对外传播的力度还不够

(一) 我国的铜鼓文化对外译介与对外传播的力度还不够

笔者在通过各方面收集语料的过程中,发现关于铜鼓文化的国内外研究资料都非常丰富,国外包括印度尼西亚、德国、荷兰、奥地利、日本、越南等国家的学者都对铜鼓及铜鼓文化进行了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而在国内,冯汉骥、洪声、汪宁生、蒋英、蒋廷瑜、万辅彬、廖明君、钟文典、陆敏珠等学者也从各个方面对铜鼓及其文化展开了研究,也出版了较多的专著,另外还有一批学者发表了相关的论文。

从研究资料的角度来说,相关资料数量较多,研究角度也很广泛,研究者从各个方面对铜鼓及其文化展开了探索。但还有一些问题是悬而未决的,比如关于铜鼓起源之争,越南的学者认为铜鼓在地理上发源于越南,我国学者蒋廷瑜等认为从民族文化学的角度来说,铜鼓源于中国云南偏西的礼社江流域,然后通过民族的迁移和文化交流实现流传。

因为发源地之争,《中国社会科学报》在2015年还专门刊发了一篇题为《穿越时空的争论——揭开铜鼓之谜》的文章,文章中提到,一些科技考古工作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广西民族大学的万辅彬教授在2005年前后对越南东山文化遗址出土的58面越南铜鼓等青铜器与中国广西、云南的矿石和古代冶矿遗物样品的铅同位素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其中一面中国铜鼓是在越南制作完成后,通过某种途径交流到中国;六面越南铜鼓是在中国制作完成后,通过某种途径交流到越南东山文化区,或者是从中国运来矿料在东山文化区铸造的。从中可以看出从公元前5世纪到1世纪这一区域之间密切的交流关系。[24]

从以上学者的研究来看,铜鼓源自中国的可能性更大,加上当前我国国内铜鼓相关的研究也做得不错,各个博物馆也有外宣与对外传播的意识,与铜鼓相关的介绍基本都有英译文本。然而,与研究资料如此丰富的情况所不匹配的是,我国的铜鼓文化在国外却鲜为人知。在国外知名的网络百科全书——维基百科(Wikipedia)上,关于铜鼓的词条却是由越南人多次编辑的,其中关于铜鼓的英文翻译用的是“Dong Son Drum”,其译名中的“Dong Son(东山)”表明越南人认为铜鼓源于越南的东山文化。除了维基百科,国外其他知名网站,如YouTube上有一段由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新闻频道的“Journeys in Time”栏目在广西录制的“Bronze Drum”专题,介绍了铜鼓的铸造过程以及传承铜鼓文化的重要性,然而上传该视频的却不是中国人,新上传的视频在原来的视频开头之前增加了一个视频头:“Dong Son Drum, Rain Drum。”虽然视频是用中文录制的,但外国观众很多并不懂中文,他们看了这个视频就会认为原来这种东西(铜鼓)就叫作“Dong Son Drum, Rain Drum”,然后再去了解“Dong Son”这个他们并不了解的词汇,就会认为铜鼓是来自越南的,这对于中国铜鼓文化的外宣与对外传播是极其不利的。

越南在做本国铜鼓文化的外宣与对外传播方面,可谓不遗余力。除了在知名视频网站上用我国央视录制的视频来对铜鼓文化进行宣传外,还在一些网页上上传了其他的视频。此外,还在世界上最大的教育资源网(www.thoughtco.com)及在线博物馆“大都会(www.metmuseum.org/)”等网站上传了越南铜鼓相关的英文资料。总之,越南铜鼓文化相关的资料多次出现在一些比较知名的英文网站上,这说明越南人非常重视本国铜鼓文化的外宣与对外传播。

相比邻国越南对铜鼓文化的重视,我国的铜鼓文化外宣与对外传播做得还远远不够。在国外的网站和媒体上,几乎没有我国铜鼓文化相关的资料,与铜鼓文化相关的英文资料都是在我国的一些英文网站上,如中国日报网(China Daily)、中新网(Ecns.cn)、中国文化网(China culture)等,这些都是中国本土的英文网站,虽然是我国外宣与对外传播的重要窗口,但外国人要了解中国某一文化,很多时候是先通过在他们自己熟悉的网站上找资料,进一步才会找到我国的网站,我国在这方面有所欠缺的是并未把相关的视频和英文报道或资料介绍等英文材料发布到外国知名视频、社交、文化等网站上。同是有着铜鼓文化渊源的国家,越南在这方面已经走在前面,笔者希望未来我国的官方力量与民间力量能够合力,将中国的铜鼓文化的外宣与对外传播做好,更好地弘扬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