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型宗教
2025年09月26日
(二) 原生型宗教
原生型宗教是由越巫演化而成的准宗教,也是由原始宗教到人为宗教之间的过渡性宗教,包括流传于广西百色市、河池市西部各县,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麽教,流传于红水河中下游、郁江沿岸、柳江流域的师公教。[2]无论是麽教还是师公教,都有相关的神职人员,这些神职人员平时多半务农或务工,有宗教活动的时候就参与相关的活动,神职人员至今依然活跃在各种宗教活动中。谈到麽教,壮语和布依语都将自己民族宗教的神职人员称为“麽”,就是巫术、法术、智慧的总称。从麽经《布洛陀》里可以窥见壮族人原生态的信仰,天地万物的产生,人类社会的发展,伦理道德的建立,都可以在这部麽经当中看到。总之,对“麽”有一个全面认识,就会深刻理解到壮族人现在的信仰和诗性性格的来源。而师公教,则是道教传入壮族地区后,与壮族传统宗教结合而形成的古老宗教,亦称“中教”或“中国大教”。师公教因宗教信徒入教后便称“师公”而得名,已有比较完整的教规和教理教义,入教前必须经过拜师受戒,背诵经文唱本,习练舞蹈、杂技等训练,还需见习三年,出师后才能入教。他们大多是半职业性的男性农民,有妻室儿女,不忌酒肉,唯忌食狗肉,通常由五至十二人不等的师公组成一个师公班子,称为一坛。每坛都有一个掌坛师公,为跳神的导演和祭献法事的主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