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礼俗文化翻译现状

第二节 人生礼俗文化翻译现状

关于壮族人生礼俗文化的翻译,数量并不多。从博物馆的渠道而言,比较有代表性的博物馆如广西民族博物馆,有相对完整的人生各阶段礼俗的中英文资料,百色市右江民族博物馆有少量相关的中英文语料,崇左市壮族博物馆、天等县博物馆、靖西旧州壮族生态博物馆、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等博物馆并没有相关语料。从文献方面来看,钟蓓荻[3]的硕士学位论文对覃圣敏主编、40多位中泰学者合作完成的《壮泰民族传统文化比较研究:第三卷》中的“壮族的人生礼仪(节选)”进行了英译实践,主要涉及壮族社交礼仪、祝寿礼仪和丧葬礼仪等方面,整体而言,英译质量较好,但并没有涉及壮族人生礼俗中的求花、诞生、婚恋等方面。还有金丽教授的经典著作《壮族历史文化导论》,该书中也有一章介绍壮族的人生礼仪,涉及出生、养育、婚恋、老年、死亡与丧葬几个方面[4],作为一位留美6年后归国的学者,学贯中西的作者用地道的英文介绍了壮族的历史与文化。全书语言通俗易懂,从壮族历史文化外译与传播的角度而言,该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经典。除了这些资料外,其他外译资料极少,与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节庆文化等相对比较容易进行对外传播的文化不同,人生礼俗方面很少会举行公共活动,一般在壮族百姓家里举行,很难引起外界更大范围的关注,因此,相关的文化内容极少出现在国内外的英文网站上。

就壮族人生礼俗文化的翻译现状看来,该方面的内容引起了一部分学者的注意,但并没有更多的宣传与报道等,属于比较冷门的内容。早在2013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套《中国民俗文化丛书(英汉对照)》,整套书共5册,有婚嫁、民居、节庆、饮食、丧葬5个主题,每个主题独立成册,整套书以介绍中国民间文化为主线,内容涵盖了中国传统的节庆、服饰、习俗、艺术、文学、戏曲、歌舞、书法、绘画、建筑等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文化内容,也包含各民族部分有代表性的礼俗文化,例如书中,涉及了壮族的火把婚形式,中英文对照,语言通俗易懂,便于中外读者阅读,但遗憾的是,火把婚并不是壮族婚俗中常见的做法,因而也较少为人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