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调整】☞

【反馈调整】☞

这节课是我按照“核心问题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完成的一节课。课堂以“通过探究、分析材料,探究影响消费的因素及消费的类型”为核心问题,引领学生体验学习活动“在探究消费影响的因素中体验消费与经济、收入和社会整体收入水平的关联;在探究消费的类型中体验不同消费资料与人们生活的关联”。从课堂中学生的表现及课堂检测练习的分析来看,基本达成了预期的结果性和体验性目标。

课后,我通过分析学生在运用反馈环节所完成的答案,观看课堂实录,回顾听课老师领导、教研员的评课意见,询问学生在课堂上的体会、收获等反馈信息,认为本堂课还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

第一,教学设计方面。结果性目标不能局限于教材,在此应该有一定的拔高和提升,即根据影响消费的因素,引导学生进一步上升到如何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这一重点问题上来;在关联体验性目标上,除了分析和理解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和人们收入的关系外,还要分析出与物价和人们消费心理(主观因素)的关联。

第二,在运用反馈环节,我们用学生感兴趣的自己家庭的消费实际来进一步让学生内化巩固影响家庭消费水平的因素与自己家庭消费水平之间的关联。从检测工具来看,学生对自己家庭消费的食物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的调查具有可操作性,学生可以较为准确地计算出自己家庭消费的恩格尔系数,进而判断自己家庭的消费水平,最后刨根究底地把握影响家庭消费的相关因素。这既让学生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又让学生做到了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与本堂课的核心问题前后呼应、一脉相承。

第三,就教学评价来看仍有不足。在观看视频后,我发现自己的课堂评价有些地方有不妥。如在刘博超同学分析影响消费的因素时提到消费环境(还具体提出同样的收入在经济发达城市与边远落后山去的消费)的影响,我没有给予应有的认同和肯定,而是一带而过;在分析人们社会整体收入差距与消费水平的关系时,学生虽然理论高度不够,但仍然有合理之处,但是在课堂上我也没有给予及时的认同和肯定;除此以外,还有学生想到了消费心理这一主观因素的影响,但在他们无法具体分析到有哪些消费心理时,我在课堂上也没有给予应有的教学评价。

体验性目标点检测表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