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问题分析】☞

【核心问题分析】☞

1.核心问题:梳理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变迁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迁的因素。

2.设计思想: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认为本课非常适合运用核心问题教学法来调动学生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对物质生活的变迁从感受—体验—认识三个层次进行提升。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和查找有关资料,合作与探讨,以研究小组为单位进行归纳整理,掌握基本史实。经由老师适当引导,深入探讨,归纳影响其变迁的因素。因本课内容繁杂,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与取舍。物质生活方面以最具代表性的服饰文化作为切入点和重点,弱化饮食和建筑方面,并将历史学习课堂延伸到课外。结合我校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研究过程中,在研究历史问题的方法与步骤、收集资料与处理资料方法等方面对学生做适当的指导,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基于此,本课设计了核心问题:“梳理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变迁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迁的因素。”

围绕这个核心问题,学生本着“有了解才有发言权,有体验才能发好言”的宗旨,依次展开以下三个自主活动。

(1)感受近代物质生活的变迁: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阅读教材,完成教师编制的自主学习学案,梳理近代物质生活变迁的历程。在此活动中,学生可以进一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进一步学会自主学习,进一步养成动眼、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

(2)体验物质生活的变迁:通过一些视频、动态图片、文字资料和实物,了解物质生活的变迁历程,体验感悟许多色彩斑斓、新奇特异、令人目不暇接的新鲜事物,形成中国社会生活开始走向近代的广阔画面;归纳各个时期影响物质生活变迁的因素,让学生体验各个时期物质生活变迁与时代背景(社会政治、经济等发展)之间的关联。

(3)探讨物质生活变迁的原因:学生分组探究,就物质生活变迁的原因发表个人见解,并选派代表发言。学生在该活动中,能够进一步养成开动脑筋、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进一步学会运用辩证的眼光,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进行客观历史评价,全面认识近代物质生活变迁的原因,并进一步产生对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生活、民俗的兴趣。

在以上学生活动中,既能体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又能达成新课程的多维目标—— 学生同时获得积累知识、提升能力、学习方法、感悟历史、积极情感体验的全面发展,真正实现核心问题教学设计中“以问题推动学生活动,以学生活动促进学生发展”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