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问题分析】☞

【核心问题分析】☞

1.核心问题:

在电子地图上规划京九铁路线路,说明规划理由。

2.设计思想:

交通线的区位因素分析,一直是区位知识板块考查的重点。影响京九铁路区位的主要因素,不一定是其他铁路区位的主导因素,我们了解京九铁路的主要区位因素,不仅是获得关于交通布局区位的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分析铁路线区位因素的一般思维方法。对于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还要在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过程中逐渐体会。但是影响铁路线的区位因素这一问题太过抽象化、理论化,学生探讨起来太过枯燥,易导致学习的低效。因此,我考虑角色转换,让学生自己当规划师来设计铁路线,将理论、枯燥的问题现实化、生活化、社会化,更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高一向高二过渡时期的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和自我表现欲望,所以整个教与学的活动都应立足于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这个思想之上。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在分析京九铁路的区位因素时,给学生充分自主选择的权利,也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基于以上分析,设计了本节课的核心问题:“在电子地图上规划京九铁路,说明规划理由。”

基于现在信息技术和教学课堂的融合逐渐深入,本节课想借助移动终端实现学生设计铁路线的现场交互式学习,以及借助地理软件Google Earth更加形象地让学生理解地形、城市、技术、交通网等因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过程中围绕核心问题展开活动,我采用了“问题、活动、提升、运用”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体验的获得:首先,提出核心问题;其次,让学生在核心问题的驱动下进行探讨活动,每位学生通过自己画图设计京九铁路线路,展示分析、交流、合作、综合表达等能力,在此基础上归纳提升出分析铁路线区位因素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掌握分析铁路线区位因素的基本思路;最后,选择了教材上比较经典的案例—— 南昆铁路,让学生将前面总结出的分析区位因素的思路和从材料里提取信息的方法运用到分析南昆线的区位因素上,检验学生对交通运输线的布局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关联的体会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