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问题分析】☞
1.核心问题:绘制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线图,探讨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及历史作用。
2.设计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在教学历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也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传统历史教学,在教学理念上,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方法上,以教师灌输为主,采用填鸭式教学,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能力难以发挥。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以学生的探究和体验性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师只是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顾问。
学生通过对必修二的专题二的前两课的学习,已初步了解近代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绘制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线图,分析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起伏状况,探讨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各种因素及其历史作用。在引导学生对影响历史事件因素的分析探讨的反思提升中,使学生认识到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历程中经历了起起伏伏,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很多,可以从内部、外部等因素来看,也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等因素来看,各个因素交互夹杂、纵横交错。最后凸显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通过本课的学习,最后得出一个重要的经济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也有助于学生用辩证发展的思想来看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