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唐僧成为文化交流的主体

遣唐僧成为文化交流的主体

遣隋使、遣唐使主要由官方使节、贵族子弟与寺庙僧人构成,他们既是外交使节,也是文化交流的使者,其人员构成和规模在各个时期,情况有所不同。处于盛期的8世纪上半期的遣使规模最大,遣唐船队通常由四艘豪华大船组成,人员在五六百人左右。他们中有正使、副使、水手长、翻译、文书、阴阳师、医师、画师、乐师、留学生、僧侣、水手、水兵等。这些经严格挑选出来的人员代表日本各行各业的精英。特别是留学生和僧人,他们肩负着学习中国文化的使命,在唐朝留学,时间短则一两年,长的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在华学习生活期间,他们也不同程度融入中国的生活,领略各地风土人情,广泛接触各方人士,甚至娶妻生子,最后满载而归。而留下的留学生、留学僧则被送进国子监和长安地区的各大寺院,分别拜师求学。据载,隋唐时期前来中国学习的留学生、留学僧合计二百多人,其中名垂史册、对日本文化产生影响的就有上百人。

日本通过遣唐使制度,借助遣唐使、留学僧所发挥的作用,为自己找到一种学习先进文化的模式。古代因为仿效学习唐朝的文物制度,从而使得天皇制国家的文明进程大大提速。从大化改新到班田收授法的实施,从兴建王朝都城奈良和京都,到编修国史《古事记》和编年体史书《日本书纪》,从制定官位十二阶到成立大学寮培养贵族子弟等,无一不是仿照大唐。飞鸟白凤文化可以说就是唐朝文化的投影。在文化上,编撰第一部汉诗集《怀风藻》和第一部和歌总集《万叶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的假名文字体系,以及模仿唐朝样式的建筑、雕刻绘画盛极一时,甚至在皇家权贵等上流社会的阶层之间,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也都渗透着大唐文化的气息。

延绵两百多年的历史中,出身寺庙的僧侣继续成了文化交流的主体,他们在学习中国佛教的同时,也将唐朝长安的生活方式与时尚传到日本。像永忠、空海、最澄等日本僧人在大唐留学期间,正是中国茶文化史上开始进入兴盛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