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幕末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这个历史时期具体指的是1853年美国“黑船来航”事件到1869年戍辰战争结束这段16年的历史时期。时间上虽然短暂,意义却非同凡响,它标志着日本近代史的序篇,也是日本从封建社会通向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桥段。
这段历史波澜壮阔,精彩大戏此起彼伏,惊心动魄的程度有如中国的春秋时代,因而这段历史也成了文学和影视作品的热门题材,十年前佐藤纯弥执导的影片《樱田门外之变》就是其中的杰作。这部影片就是以幕末“黑船来航”事件为背景,生动描述了以水户藩浪人武士为首的倒幕势力在江户城的樱田门外对幕府大老井伊直弼实施暗杀的史实。(注:大老是江户时代幕府政权机构的职制,是辅佐幕府将军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中国的宰相。)在两个小时的时间内,将日本在面临西方坚船利炮胁迫下开国的艰难历程演绎得非常精彩。
樱田门是江户城内郭的城门之一,位于今天东京千代田区皇居的护城河中段,因为那一场改变历史的恐怖事件,樱田门成了日本的重要历史古迹。
安正七年(1860)阴历三月三日。这天,江户幕府大老井伊直弼(1815—1860)比往常起得更早,在喝过早茶、简单用过早膳之后坐上轿子,从彦根藩府邸(今天的明治神宫御苑)出发前往江户城。此日是“上巳节”,是日本传统五节之一,按照习俗,在江户参勤交代的大名均要登城谒见幕府将军,对于级别相当于今天内阁总理大臣的井伊直弼来说这天是个重要的日子。不过,节序已是阳春,但这天拂晓前却罕见地下起了大雪,江户城里白茫茫一片。
不知为何,井伊大老的行列意外精简。随从护卫武士共26人,加上步卒、提行李箱的足轻、轿夫、牵马夫,也就60人左右。由于大雪的缘故,武士们都戴着斗笠,身穿蓑衣,迎着风雪一路小跑随行。为防止雪水渗入刀鞘,武士们腰间的长刀都用布套包得紧紧的。
正当行列经过樱田门外,正要沿着城门下的通道向江户城进发时,突然一声枪响,埋伏在附近的一帮浪人武士发动突袭。井伊直弼的随行护卫虽然人多势众,但因猝不及防,再加上武士刀收在刀套里,仓皇之间不能及时应战。浪人刺客最终冲破护卫的防护,取下井伊直弼的首级。
浪人恐怖分子总计18名。17名是水户藩下级藩士,1名是萨摩藩浪人。他们谋刺井伊的最大理由有:井伊直弼在没有经过天皇敕许的情况下与美国签订《日美友好通商条约》;还染指幕府将军继嗣的问题;更切齿于他发动打击面很广的“安政大狱”等,因此将他视为不共戴天的国贼,必欲除去而后快。“樱田门外之变”震惊了整个日本:堂堂幕府大老,竟然在首善之区的江户被一群浪人取了首级,这在德川幕府250年来是前所未闻的事。井伊直弼这位拼命想力挽狂澜于既倒的政治强人,之所以发动“安政大狱”,目的是要以铁腕手段重建幕府已经失坠的权威,但始作俑者死于非命,证明了他的策略是失败的。“樱田门外之变”是德川幕府政权坍塌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此后便是此起彼伏的倒幕维新运动,仅仅过了七年,幕府宣告垮台。
《樱田门外之变》故事环环相扣,高潮迭起,其中很多情节至今让人过目不忘。影片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还在于故事中插入不少日本文化元素,比如茶道。影片中出现了两次水户藩藩主德川齐昭点茶的片段,行云流水简洁利落,这两个片段,将韬光养晦的德川齐昭刻画得入木三分。不过,如果就历史事实而言,这个优雅的茶人应该是他的政敌井伊直弼才是。因为,井伊直弼不仅是幕末时期最著名的政治家,还是名垂日本茶道文化史册的茶道家,他短短的45年生涯里,留下不少关于茶文化建设的论著,有的至今奉为茶道圭臬。这样一个艺术天才,如果没有踏入政治旋涡,或许会成为一个集大成式的茶道艺术巨匠。很可惜,由于不可抗力的原因,他成了时代的牺牲品,成为在时代洪流中凋零的名匠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