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家流茶道鼻祖

武家流茶道鼻祖

织部父子生活在茶汤文化非常浓厚的战国时代。父亲古田重定对茶汤之道有很高修养,拥有很多唐物名器,是当时的茶道名人,织部从小就在父亲的熏陶之下发展出对茶道的热爱,是个集武道的刚强勇猛与茶道的优雅于一身的武士,他也在追寻武道与茶道的完美融合上付出了毕生心血。

后来,土岐氏没落,斋藤道三父子取而代之,成为美浓国的领主。永禄十年(1567),织田信长击败美浓国领主斋藤义龙,成为拥有尾张、美浓两国的大名。古田织部父子投入织田信长麾下,成为织田的家臣,因为在茶道上的造诣,父子先后成为信长的茶师。古田织部被信长身上散发出的雄才大略所折服,相信他是一个安邦定国的英明之君,从此追随织田信长东征西讨建功立业,前后驱驰二十年。1568年,织田信长挥师上洛(进入京都),帮助室町幕府末代将军足利义昭重新掌权。在京都、大坂,织田信长见识了茶道的巨大影响力,萌生利用茶道这一软实力文化力量成为“天下布武”的辅助,因此重用堺港商人出身的千利休作为自己的茶人。这样,古田织部与千利休同时成为织田信长手下的茶人,一般认为正是这段时期,古田织部投入千利休门下学茶道,成了他的一名弟子。尽管他是利休的门徒,但因身份远远高于商人出身的利休,所以在传下来的利休致古田织部书信中,都冠以“公”的尊称。从现存的这些信件,可以看出利休对织部的看重和期许。据研究,古田织部直接从千利休手里继承了“珠光流”茶道的秘法。织田信长在本能寺遇难后,织部和利休同时被脱颖而出的羽柴秀吉(后由于天皇赐姓,改名丰臣秀吉)纳入麾下,被封为“从五位织部正”,成为领有山城国西冈三万五千石的大名,织部一名即从那时开始叫开。利休则成了秀吉的茶头,利用自己高超的技艺和广泛的影响力为秀吉举办茶会。

丰臣秀吉继承了信长以茶道作为统一天下的辅助工具,酷爱茶汤之道,个中既有战国武士对优雅文化和美的憧憬的积习,骨子里又有更多地借用茶道来炫耀财富与权势,这些都与利休倡导的“和、敬、清、寂”的侘茶美学理念相去甚远。两个人的鸿沟越来越深,而利休作为天下茶头的影响力也达到顶点,很多朝廷公卿和实力大名都成为他的门徒。随着秀吉统一天下,用身份制治国,利休的存在成为秀吉的潜在心病,加上盛名之下疏忽了明哲保身之道,以致招来杀身之祸。

作为千利休之后最出色的茶道家,古田织部被秀吉委任茶头一职,执掌天下茶道。据载,秀吉对织部的家世、人品和才艺都非常看重。利休死后,丰臣秀吉在京都建造伏见城聚乐第,并于周围建筑大名府邸,让那些在追随他南征北战中建立卓越功勋的大名前来居住。古田织部作为受禄只有三万七千石的大名,也获赠了一座大宅院,称为“织部伏见宅邸”。据当时的茶道爱好者神谷宗湛的《宗湛日记》载,织部在伏见宅邸里设有“凝璧亭”和“吸香亭”两个数寄茶室,并经常在这里举办茶会。

丰臣秀吉认为利休的茶道不符合他的理想,于是转而把改革茶道的希望寄托在古田身上。据珍藏在岐阜县古田织部直系后裔的《古田家谱》载,秀吉曾说:“利休的茶是堺城町人之茶,尔乃战国武士,务必将其改为武家之茶。”一种新的艺术风格的确立,需要漫长的积累过程,织部的武家茶道,也随着丰臣秀吉统一天下的进程与时俱进,特别是到了江户时代,由于士农工商身份制度的最终确立,武士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成为社会各阶层的领导阶级,因此需要有一种能代表武士阶级意识形态和审美特色的武家茶道或者大名茶道,以取代在寺庙和市民之间流行的町人茶。从日本茶道发展史来看,作为茶人的古田织部,在千利休在世时籍籍无名,而在千利休遇难后,他在茶道上才声名日隆,他在继承利休茶道艺术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创意,形成了独树一帜、深刻影响江户幕府的武家茶道,被誉为继利休之后最伟大的茶道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