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商大贾成了优雅文化的主导者

豪商大贾成了优雅文化的主导者

在江户时代,德川幕府以朱子学治天下,确立了身份阶级制度,人分四等,士、农、工、商各司其职。武士是四民之首,商人则处于末流,有钱但没有社会地位。18世纪之后,随着江户、大坂和京都等城市的繁荣,商品经济得到空前发展,商人的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商人和城市市民一起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并逐渐成为近世社会经济和文化创造的主体,只是在社会上的政治地位,依旧没有什么本质上的改变。

但是,这一状况随着封建幕府制度的垮台,日本步入近代资本主义国家轨道之后,有了实质性的改变。

明治维新是一场深刻的划时代变革,其内容最大特征之一就是社会阶级重新洗牌,旧的阶级没落衰败,新的阶级崛起,原先居于四民之首的武士阶级随着幕府的垮台而退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原先位于四民之末的商人、财阀,他们凭借手中巨大的经济实力,对文化产生重大影响。从茶道发展历程来看,原先依附在封建幕藩体制肌体上的传统抹茶道,因为武士阶级的消亡失去了靠山而步入衰颓之境;与此相反,原先不入主流属于町人阶级的煎茶道却一枝独秀,明治初期,规模大、档次高,极尽豪奢之能事的茶会几乎都在财界、实业界中举办,豪商大贾成了新时代优雅文化的主导者,“青湾箺篁堂”主人山中吉郎兵卫即是一例。

山中吉郎兵卫(1840—1917)出身于幕末明治时期著名的关西古董商,他是大坂古董商山中家的第三代传人。山中氏一族的发家史颇富传奇色彩。先祖初代吉兵卫(1767—1827)是兵库县伊丹郡的书画裱褙师,后来到大坂发展,在天满宫大工町开了一家裱褙店。到二代吉兵卫,也就是山中吉郎兵卫父亲箺篁翁开始,裱褙店向书画文物店转型。幕末时期,很多大名武士豪族经济拮据,将家传的书画古董拿出来变卖,大坂就是全国最大的古董美术品交易中心。箺篁翁凭借雄厚的财力和独到的鉴别力,很多上层之家都把好东西拿来出售给他,到了“天下之语书画古董者,日填噎其门”的地步。左右逢源的山中箺篁,不但很快发家致富,步入当时富豪之列,而且长年从事古董交易积累可观的文物收藏。山中吉郎兵卫作为长子秉承父业,将家传古董业进一步发扬光大,被誉为大坂古玩行业三杰之一。古董交易使山中吉郎兵卫成为当时日本国内最具实力的文物商,资力雄厚,又长袖善舞,结交豪客雅士,和当时的社会文化名流都有不同一般的交往。

吉郎兵卫并非个案。很多出身豪商之家或者在从事商业活动中富裕起来的富二代,受到良好的教养熏陶,学习茶道、书法、汉诗等,按照传统商人的价值成为有财力、有文化、有品位的新型商人,依托雄厚的财力和声望,对明治初期的社会文化潮流产生影响。

日本四大财团之一的住友家继承人住友春翠也是如此。住友春翠出生于1864年一个名门望族之家,祖上是京都累代公卿德大寺家,从小受到纯正的上流社会教养,尤其钟情中国的诗书琴画和文房四宝,后来兴趣逐渐延伸到对中国古典名物的研究。成年后过继给住友家,成了住友家第十五代传人,他对住友财阀的形成发挥重大作用,被誉为住友家中兴之祖。尤其对源自中国明清之交的煎茶道颇为倾心,曾悉心钻研。从收藏煎茶道具开始,他进入了中国文物的收藏世界。他购藏了宋代的越窑陶瓷、建窑的天目茶盏、夏商周的青铜器、北魏石雕佛像和平安时代书法真迹《白氏诗卷》等传世珍品。后来,他将兴趣转向中国古代青铜器,第一只青铜器是1899年重金购藏的夔纹筒形卣,开始是作为煎茶道的插花瓶使用,在接触中国文物过程中,被中国古青铜器夺人心魄之美所震慑,以家族雄厚的财力为依托,大量收购中国青铜器,后来成了日本首屈一指的青铜器文物收藏家,位于京都市左京区鹿之谷的“泉屋博物馆”,原是住友春翠生前住过的大别墅,殁后改造成博物馆收藏了3000件中国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其中住友春翠生前收集的就有500件。

又比如明治时期的岩崎弥之助(1851—1908),也是因为嗜好煎茶之道而步入文物收藏殿堂。弥之助是三菱集团创始人、三菱财阀创始人岩崎弥太郎的幺弟。岩崎弥太郎原是幕末时期土佐藩(今高知县)的浪人武士,因为贫困,家里变卖了祖上世袭的土地,连武士的身份也保不住,但他善于学习,幕末时期,在风起云涌的时代浪潮中大显身手。他在同样出身土佐藩的藩士坂本龙马创办的商社“海援会”担任经理人一职,不仅创立三菱商会,还开办海运业。在后来西南战争中依靠为明治政府军运送军备物资大发横财,后来又得到新政府的大力扶持,一举成为日本第二财阀。弥之助比弥太郎小16岁,从小按照哥哥精心安排的路径顺利成长。在大阪协助兄长经商的时期,弥之助投入汉学家重野安绎开办的成达学院学习,受其赏识,跟随他一起钻研汉学,连带对中华文物产生浓厚兴趣。1885年,弥太郎病逝,弥之助接过兄长的班,成了岩崎家三菱商社的第二代掌舵人,并辅助弥太郎的长子久弥。在久弥成人之后,弥之助果断将岩崎家在三菱商社中占有的权益全部归入侄儿名下,并扶持久弥成为家族本家,自己分得本家五分之一的财产。弥之助对于名和利,有着世人难以企及的潇洒淡泊,但对于文物名器的投资,却近乎疯狂。早在1885年初,为了将当时流落到民间的茶道名物——“付藻茄子”和“松本茄子”入手,不惜向大哥预支全年的薪水。他还凭借巨大实力大肆购藏中国文物,像坐落于东京二子玉川的静嘉堂美术馆,收藏了大量价值连城的中国文物,他从清末四大藏书家之一的陆心源后人那里购得的宋元善本古籍四千多部,四万五千多册。

富而学斯文是日本商人的一大传统。江户时代,商人处于社会的末流,虽然有钱但是地位低下。因此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形象,城市商人在实现了财务自由后都会大力投资于文艺方面的教养,如和歌、俳谐、茶道、园艺等艺道之中,甚至成为都市文化创造的主体之一。明治中期开始,举办茶会在实业界的茶汤爱好者之中十分流行。比如,出身商人之家,经过几代的奋斗和积累成为大富豪,或者在时代转型中因缘际会迅速发家的财阀,在当了总裁或会长之后就开始热衷举办茶会,并且在茶会上展出自己的收藏,既是炫耀财富,又是艺术鉴赏,也展示风雅品位,更有广交人脉获取资讯和商机的用心。明治时期全国几个大城市都有名震一时的茶会,如京都的“光悦会”和东京的“大师会”,云集了三井财阀的益田钝翁、根津青山、井上市外等一流的政治家和实业家。

另外,出色的茶人也在新时代中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在江户幕府时代,茶人成为依附藩主大名的职业技术群体。明治维新后,茶人处境艰难只能寻找新的依附对象,比如,幕末时期赫赫有名的茶人小林逸翁、藤原晓云、河村瑞轩等都被嗜好茶道的巨商所聘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