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临济禅宗祖庭
径山寺在宋代迎来全盛期,“江南第一丛林”之美誉名扬宇内,甚至漂洋过海,远播三韩之地与扶桑三岛,乃是因为径山寺是禅宗临济宗风一大源头活水与龙兴发祥之地。这种以明心见性,直指当下的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禅宗,影响甚为深远。作为佛教的一个独立宗派,禅宗的发生与发展,是外来宗教与中国本土文化完美融合的产物,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件大事。
径山临济禅宗,在法脉师承上原属金陵牛头宗,初祖乃是继承四祖道信衣钵而独创一宗的法融和尚。相传道信将衣钵传给弘忍后南游,其后在金陵幽栖寺遇到在那里苦苦修行的法融,经过一番试练之后也将禅宗之方便法门传授给法融,因达摩祖师的衣钵只能单传一人,道信允许法融自立一宗。其后法融在牛头山传法,禅门日益兴盛,被称为“牛头禅”,径山寺禅宗始祖法钦即为法融传人。赵宋政权南渡之后径山寺作为皇家禅寺不断受到赐封,众望所归,佛门昌盛,会集了海内高僧大德。建炎四年(1130),南宋朝廷延请禅师大慧宗杲前来主持径山寺。其时南北禅宗五门中,沩仰宗、法眼宗因后继无人而绝;云门宗已然式微,大慧宗杲法师因大兴临济宗杨岐派禅风,成为当时海内禅宗翘楚,甚至远在海外的高丽、日本都慕名前来皈依受禅。在到访径山寺的日本僧侣中,将荣西的事业发扬光大,对日本茶文化的传播起到重大作用的是圆尔辨圆。
圆尔辨圆,1202年出生于武藏国骏河(今静冈县)。俗姓平氏,字圆尔,辨圆是其法名。幼年即登久能山学佛,18岁在圆城寺剃度出家,勤修天台教理。22岁时投入上野长乐寺住持荣朝门下修习台密及临济黄龙禅法。荣朝是荣西的弟子,所以圆尔辨圆是荣西的徒孙。朝荣坐化归寂,圆尔辨圆深受震撼,决心寻根探源前往师祖留学的南宋。端平二年(1235),圆尔辨圆携法弟荣尊等人入宋求法,拜谒径山寺无准师范,在其门下修学6年,遂传其法,无准师范将《宗派图》和密庵咸杰的法衣授予圆尔辨圆,视他为异国衣钵传人。1241年,圆尔辨圆回到日本,开始在九州的博多(今福冈县)开创崇福寺、承天寺,传播临济禅宗,举扬临济禅风,德望日隆。1243年,圆尔应朝廷摄政九条道家邀请出任京都慧日山东福寺住持。东福寺是仿照南宋径山寺伽蓝式样与格局建成的禅院,各取奈良东大寺的“东”和兴福寺的“福”字为寺庙命名。圆尔辨圆驻锡东福寺后,以北宋《禅苑清规》为蓝本,制定《东福寺清规》,此后成为东福寺的规章。随着圆尔辨圆声名日振,京都朝廷高门权贵纷纷前来受戒皈依。荣西禅师将临济宗传到日本之初,京都因受旧佛教势力盘根错节影响,长期无法打开局面,只能到镰仓在幕府保护支持下弘法,关东最早成为日本禅宗的中心。荣西之后,依靠圆尔辨圆及其弟子们的努力,临济禅宗才得以在关西和九州牢牢扎根。此后,以径山寺为祖庭,一代又一代的日本僧人如过江之鲫前来修习禅理,获得教外别传,回国后发扬光大。荣西寂灭后一度沉寂的日本禅宗,在五十年后又开始繁荣昌盛起来。为了彰显圆尔的丰功伟绩,在他圆寂之后,花园天皇追赐“大应国师”称号,这是日本朝廷授予国师称号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