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并举

禅茶并举

建久二年(1191)阴历七月,荣西结束了在虚庵禅师门下的修业回到日本长崎,在平户苇浦登岸。回国后的荣西开始了一生最为光彩夺目的时期。这一次荣西不仅带回了禅宗,而且带回宋朝的生活文化方式,特别是饮茶、种茶的理念和技法,这在日本茶道文化史上意义非同小可。这一事实本身就预示了在日本,茶一开始就与佛教特别是禅宗的密切关联。

荣西归国的翌年,日本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1192年在源平争霸战争中胜出的源赖朝被京都朝廷授予“征夷大将军”称号,在镰仓开设幕府,开始了武家政权统治日本的时代。

荣西法师回国后,致力于在日本弘扬与建立禅宗。他首先以九州为基地建立禅门寺院。这是因为在当时的日本宗教界,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天台宗,禅宗作为一种新的佛学受到打压和限制,所以荣西一开始只能选择偏离京都的九州布道。回国的第二个月,他在肥前国高来郡建立报恩寺,第二年在筑后国建造千光寺,此后又到九州最南部的鹿儿岛建立感应寺。建久五年(1194),荣西在筑前(今福冈)创办规模宏大的圣福寺,这是日本最早的一座正宗临济宗禅寺,山号是“安国山”,当时在位的后鸟羽上皇亲笔题匾“扶桑最初禅窟”的石碑至今还在禅院里。此后三年,荣西以九州的肥前、筑前、筑后、萨摩及本州西南端的长门为中心开展宣教活动,大力倡导临济宗法门,同时著书立说,渐渐受到瞩目。不过他在京都由于旧的宗教势力盘根错节,荣西的布道活动受到朝廷和寺庙宗教势力的非难排挤,难以立足,只好到幕府政权所在地的关东镰仓寻求庇护。

建久九年(1198),荣西撰写《兴禅护国论》三卷,并非要否定既有佛教,而是倡导复兴佛法的重要性,并极力鼓吹禅宗安邦定国的意义,终于得到了希望摆脱京都朝廷和佛教势力的镰仓幕府将军的支持。正治二年(1200),镰仓初代将军源赖朝去世一周年祭祀法会上,荣西被任命为法会导师,源赖朝遗孀北条政子兴建寿福禅寺延请荣西担任住持,荣西弘扬临济宗终于打开局面。在幕府将军的护持下,荣西回到京都,创立临济宗大本营,这就是前面提到的京都东山区小松町的东山建仁寺。建仁寺是禅宗、天台宗和真言宗三宗并学的寺庙,在幕府将军的庇护下,禅宗在日本开始繁荣起来。

在弘扬临济禅宗的同时,荣西也在日本传播茶文化,被誉为日本茶道的“千年茶祖”。

据传,荣西第二次归国时在长崎平户岛上岸不久,就在位于今天长崎县与佐贺县交界的背振山南麓播撒从明州带回的茶种,使这里成了日本最早的茶园。不久又在肥前国灵仙寺西谷和石上坊的前袁播种,在石间萌芽生长,不久繁衍出枝繁叶茂的整座茶山。此后,随着他到北九州传道,也将茶种传到那里,比如在兴建圣福寺时,他也在寺院中种植茶树。后来他到京都时,将茶种分送宇治高山寺住持明惠上人,后来那里发展成为著名的宇治茶园,那里产的茶叶叫“本茶”,即日本茶叶正宗;此外其他地区的茶,则只能屈尊“非茶”,可见宇治茶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茶与禅宗一同传入日本可谓意味深长。茶之于日本,和中国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在中国,茶是日常饮料,是从日常生活提升的文化;而日本是直接从中国拿来茶文化,这种文化是与禅宗文化一起捆绑带入的,一开始就站在很高的文化起点,也就容易成为“道”。另外,荣西禅师作为扶桑禅宗的开祖,弘扬临济禅宗与传播茶文化,所谓禅茶并举,这对于后世的日本茶道的“禅茶一味”以及重视精神文化内涵的特征来说,具有莫大的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