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与武道
古田是大名武士出身,一生都在戎马驱驰搏杀中度过。但他对艺术有着非同凡响的造诣,身上既有强烈的美学家气质,又有武士的豪放侠义,是深受桃山文化熏陶的武家大名,也可以说是武道与茶道完美结合的一种人格范例。也许是这个原因,著名动漫家山田芳裕在《战国鬼才传》中以武道与茶道的冲突和调和来塑造古田织部,剧中织部每到人生重要关头,都要面临“武道或茶道,这是一个问题”的抉择,也是他广为人知的口头禅。
在茶道上独辟蹊径,某种程度上对导师的茶道美学实现了超越与逆袭,展现了一种“学我者死,似我者生”的创造奇迹。他的茶道美学,动静有度,水火相济,有一种笑傲江湖后独立岸边看尽千帆的淡然与沉静。艺术风格即是人格。古田织部同样值得称道的还有他作为一个武士的气节与品格。
古田织部具有无可挑剔的战国武士气质,一种类似中国春秋时代义士的铁骨丹心。他对利休保持了终生的崇敬与忠诚,成为历代茶道美谈。1591年,利休因为在大德寺山门悬挂雕像被秀吉问罪,命其离开京都取道南部的淀川渡口回故乡堺港市闭门反省。那些师从利休并与之密切往来的大名或门徒,由于忌讳丰臣秀吉的威势避之唯恐不及,只有织部与细川三斋两人专程前往渡口送行;利休弥留之际陪伴他度过生命最后时光的也就是古田织部和细川三斋二徒而已。据说利休对这两个弟子的忠义甚为感激,专门致函细川三斋致谢,谢函原件现存于东京永青文库。顺便提及,永青文库馆长是细川护熙,原日本首相,是细川三斋的直系后裔。利休自知永别将至,用两根精心挑选的竹根制作了两支茶勺,一支刻有“泪珠”的送给古田织部;另一支刻有“命运”二字的送给细川三斋,这两支利休的临终遗作至今收藏在德川美术馆里。丰臣秀吉亡后半年,庆长三年(1598)阳春三月,古田织部利用游春踏青的时节,携弟子小堀远州在奈良吉野给恩师利休办了一个颇具规模的镇魂茶会,这是织部以自己的方式给恩师祭祀安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