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元”制度
“三千家”茶道基业长青,在日本乃至全世界遍地开花,不仅在日本社会深深扎根,而且成了最具日本特色的文化符号之一,作为一种基业长青的商业模式在世界享有盛誉。这一切都得益于千宗旦创立的茶道“家元”制度。
“家元”,就是掌门人世袭制度,负责继承上代的茶道技艺再向下传授,有绝对的权力和威望,是保障家传手艺技能代代世袭传承的铁律。这种凭借血缘和技术权威建立起来的“家元”制度,是日本近世工匠社会与身份制度的混合物,牢不可破,至今仍被很多行业坚守。日本企业的“家元”制度是起源于茶道的一种商业创新模式,其产生的动因,一是基于行业自我保护的需要,二是利益最大化的驱动。
江户时代,德川幕府实行严格的身份制度,社会划分士、农、工、商四民,茶人属于工匠阶级,地位已经大不如战国时期,待遇极低。比如,当时担任超级大名加贺藩的茶头,年俸三百石,只有利休的十分之一,却已是江户时代茶头的最高纪录;尤其是利休子孙一系,由于远离了权力中心,沦为手艺人阶级,与插花匠、裱褙匠、榻榻米工匠为伍。而代表大名茶道的“远州流”“石州流”因为武士身份,拥有很高地位,追随者如云,千家茶道的发展空间受到压缩和排挤,生计也成问题。为了扭转这一颓势,就需要一种制度来保障家传技艺的利益。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日本的社会也发生一些新的变化。18世纪开始日本商品经济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町人(城市里的手工业者和商人)人口也随之大为增长,他们由于拥有了强大的经济实力,参与文学、艺术等高雅文化活动的热情日益高涨;与此相反,武士阶级的经济地位在商品经济浪潮中不断被削弱。为了适应这一社会形势的变化,表千家第六代掌门人觉觉斋改变以武士阶级为传授对象的做法,将茶道向有经济实力的町人普及,这一变化催生出了新的茶风——町人茶,在此基础之上诞生了茶道“家元”制度。明治维新后,武家茶道随着武士阶级退出历史舞台而没落。新确立的町人茶风与严格“家元”制度的“三千家”,以经济实力雄厚的财阀和实业家为依托逆势成长,到大正年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繁盛期。
“三千家”茶道发展至今,已经在日本列岛遍地开花,甚至大举“进军海外”,在欧美都有分支机构。茶道既是手艺,更像一门生意。从运作来看,与其说是在弘扬日本传统文化,不如说是商号企业的拓展与扩张。“三千家”名义上都以尊奉千利休为始祖,身为家元的千家掌门人向亲传弟子传授茶道垄断证书资格的发放,并收取学费。亲传弟子再向自己的弟子传授茶道,收取学费后,按比率将其中的一部分上缴家元。如此一层一层向下发展,形成以家元为中心的金字塔式系统,有如传销,乃至民间有“老鼠会”之讥。如今,“家元”制度不限于茶道,已经扩展到剑道、花道、香道、能乐等其他领域的传统艺能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