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富之子与文化巨商

首富之子与文化巨商

文龟二年(1502),武野绍鸥出生于堺港的超级豪商武野信久家,本名仲材,幼名松菊郎,通称新五郎,绍鸥是31岁那年剃度出家所取的法名。道以人传,人以名尊。绍鸥这个名字很大程度上成了日本茶道文化史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巧合的是,他出生的时间,刚好是茶汤鼻祖珠光辞世不久,而又由于他在茶道艺术方面的杰出成就,因此在他身前身后都流传着绍鸥是珠光转世的说法。转世之说固然有神秘主义的唯心气息,但是作为在日本茶道发展史上上承村田珠光、下启千利休的关键人物,武野绍鸥所起的重要作用无论怎么说都不过分。

武野家世颇富传奇色彩。虽出身商贾之家,但他身上有武士血统。据载,其先祖若狭国守护大名武田氏是室町时代甲斐豪族武田家支流,绍鸥的曾祖父武田仲清在“应仁之乱”中战死,家道败落,遗族流离失所。绍鸥的父亲信久成了孤儿在各地辗转流浪,为了不忘这段“在野漂流”的艰难岁月,激励自己出人头地,遂改姓“武野”。信久青年时代移居到易于谋生的堺港,在舳松村(今堺市协和町)开设了一家皮革作坊。后来信久受到地方豪强三好氏的庇护,获许从事与军备相关的物品制造,包括生产火枪,通过向交战的诸侯出售马鞍、皮制甲胄和武器,信久家迅速积累起财富。后来信久还受三好氏委派负责编成和训练堺港的防卫军,一跃而成堺港有权有势的首富。

在堺港富裕商人当中,教养和才艺雅趣很受追捧,很多商家或手工制造业掌门人,在实现了财务自由之后,都会不遗余力在子弟的才艺培养和品位熏陶上投资。因为这是在教育和社会资源被极少数统治阶级垄断的封建社会中,商人可以获得社会尊重的途径之一。对出身町人阶级的商人来说,财富只能给他们带来丰裕的生活,跻身上流社会唯一的途径就是提高自身的才艺。这也是日本中世以来町人社会的一种传统。另外,富家子弟以家财为依托,可以心无旁骛致力于艺道,在日本近代以前,很多在文化上卓有建树的艺术家、文学家多出身富二代或家境优裕的商家,就是基于这一要因。武野信久半生奔波,直到中年才过上富裕的日子,绍鸥是他47岁时所生,又是独子,所以对他寄托了很大期待,为他提供当时最好的生活教育条件。大永五年(1525),家里送他到皇城京都的室町通四条学习经商和才艺。虽然出身富豪之家,但绍鸥似乎对经商兴趣不大,而醉心于文学艺术,在京都他以十二分的热情投入诗歌曲艺的学习,出入各种连歌会所。大永八年(1528)3月29日凭着出色的才情、丰厚的钱财,他终于如愿以偿投入连歌大师三条西实隆(1455—1537)门下。三条西实隆是官至从二位的内大臣,别号听雪,是室町时代最著名的连歌大师饭尾宗祇(1421—1502)的弟子,多才多艺,精通和歌、连歌、书法,活到83岁。三条西实隆勤于笔耕,留下的日记《实隆公记》,所记内容超过一个甲子,几乎一日不缺,成为研究东山时代的宝贵资料。尤其难得的是,这部日记因为涉及绍鸥的记事达200多处,这对后世研究其早年的学习和师承情况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绍鸥师事三条西实隆12年,精通了包括连歌在内的才艺,并在其师的斡旋下通过向朝廷捐资获得一个“从五位下”的职务,有机会出入皇宫参加各种典礼和文艺活动,不但有机会结交各种名人,还得以见识京都皇室公卿收藏的唐物,开阔了眼界。绍鸥青年时代在京都的求学经历,为他今后在茶道上取得卓越成就打下非常扎实的基础。

这期间,武野绍鸥还以武野家的财力为依托,大量购入珍稀茶道名器,是当时日本首屈一指的文化巨商。当时堺港茶界有一部《御茶道道具目录》记载着当时的各种茶道名器,绍鸥个人就有60件珍品,占整个堺港顶级茶器的三成以上,是当时日本个人占有稀有唐物茶器的第一人。他的收藏中有的是价值连城的精品,比如在驰名茶道史、被名为“绍鸥茄子”的黑釉茶粉罐,就是绍鸥花重金从村田珠光的弟子手中购得,如今收藏在根津美术馆,是镇馆之宝;其中还有像南宋禅僧虚堂智愚的墨宝、马麟的《朝山图》、赵孟的《归去来图》。后来被命名为“绍鸥茄子”的茶罐、菖蒲钵水盆,还有原属“东山御物”的“松岛茶入”(茶粉陶罐)等,这些顶级唐物是后来绍鸥得以成为茶道名人的物质基础,因为要想成为日本茶道名人,拥有一定数量的珍稀唐物茶器是绝对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