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在东西方冷战时期,美国看到了日本在与社会主义国家阵营角逐世界霸权格局中的独特价值,放手让其发展。以朝鲜战争为契机,日本迅速从一个被占领的战败国成为冷战时期“反共防苏”前哨。借助特需景气,社会生产得以重新焕发活力,实现高速成长的日本,很快迈进发达国家行列。饱暖思淫欲,曾经的风俗业“特殊吃茶”又死灰复燃,在高歌猛进的经济复兴时期甚嚣一时。1964年,东京奥运会召开在即,为树立国际形象,日本政府对包括吃茶店在内的风俗行业进行整改。散发文艺青年清新气息的“纯吃茶店”在东京奥运会后大量出现,某种程度上或许可以看作对“特殊吃茶”恶俗的自我矫正。
“纯吃茶”走清纯文艺路线,去除酒精饮料,将吃茶还原到有个性、有尊严和品位的正道上来。专注于咖啡口味醇正的吃茶店增多了,店主往往把全副身心灌注在一杯咖啡上的奇崛人士,也都拥有当时很稀罕的“行业资格认定证书”,为了一杯上好咖啡可以押上身家性命,将多年搜寻来的豪华家具或古董摆在店里,让如花似玉的女儿也在店里端茶送水,成为“看板娘”。当时很多乡下才俊,不惜十年寒窗苦读考到东京读大学,就是对首都充满浪漫情调的吃茶店美少女的想象。那是一个有梦想,有奔头,每个日本人都活得很带劲的年代,尤其是青年学生,他们聚集在东京的吃茶店,热血沸腾,声讨被象征为罪恶的美国及走狗,抒发对象征革命和进步的红色中国的向往,信誓旦旦要给被压迫被剥削阶级和民族带来公平、正义和饭团。
但时代风气变得太快,所谓“学好三年,学坏三天”,人心不古,“纯吃茶”终究输给“风化吃茶”。随着日本“左翼”运动受挫,激情燃烧的岁月不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资本主义人生价值观回潮,世界也由红色年代转向黄色年代。红色是代表敢于和旧制度宣战的激情热血和为理想献身的精神文化符号;黄色是赤裸裸的金钱和官能享乐欲望。世界彻底翻转后,充满败北感的日本社会精英阶层将改造世界的热情转向酒池肉林,奢靡享乐风气盛极一时,日本色情业迎来战后的初度辉煌,纯吃茶纷纷沦陷,“人妻吃茶”“未亡人(寡妇)吃茶”“无内裤吃茶”之类的“风化吃茶”席卷东京、大阪、神户等大都市,是今日人妻、熟女、超熟女、女仆人俱乐部等风俗业的前身。吃茶店回归到真正拥有尊严、有文艺馨香和品位的时代,费了一段相当曲折漫长的时间。
与此同时,日本的大都市里还流行过“爵士吃茶”,虽短暂,却美好,至今余韵犹存。这是战后婴儿潮出生的所谓“团块世代”们青春梦想的集结地。当代文坛上已经步入古稀之年的作家,像中上健次、宫本辉、村上春树、村上龙等都属于这个年代,在经历了战后美国文化席卷日本,经济腾飞后的纸醉金迷和左翼文化思潮挫败的创伤之后,美国现代文学和爵士乐文化成了很多人的圣经。比如村上春树,自幼喜读美国小说,收集欧美爵士乐名盘,20岁从神户到东京读书,大学时代就和同学阳子结婚,为了养家,用打工攒下的钱和向亲戚借款,在东京两国电车站附近开了一家名叫“彼得猫”的爵士吧。生活安稳了,有余力回过头清算青春,于是每晚打烊后在酒水单背后写自己的青春故事,这就是后来斩获群像文学奖并得以步入文坛的祭旗之作《听风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