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风时代”
唐茶在9世纪之初传入日本,不但有官修史书记载,也有文学作品的佐证。永忠在向嵯峨天皇献茶的翌年圆寂,十年之后,天皇敕命在畿内种植的茶树业已郁郁成林,此后,与茶有关的内容开始频繁出现在平安朝文学的歌咏之中,成为“唐风时代”的一种叙事。
“唐风时代”指的是在当时的日本出现的“唐朝文化一边倒”的时期。从奈良时代到平安时代初期在为期一个半世纪的时间内,皇家、贵族的生活和文化时尚散发着浓厚的中国趣味,这种趣味渗透在国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京都皇居御所紫宸殿前的园林种植,从天子的方位看来,右边为橘树,左为梅树,称“左梅右橘”。梅花是奈良时代之前就从中国引进来的观赏性花木,象征中国文化。天平十年(738)七月,圣武天皇曾指着宫苑前的郁郁梅林,命从唐朝回国不久的遣唐使吉备真备“赋春意,咏梅树”。七月炎夏,梅子青青,却要赋予春意,可见梅花在当时人们心中的象征意义。从奈良时代到平安时代初期,唐风鼎盛,无论平城京的皇居太极殿,还是平安京的御所紫宸殿,皇居左侧一直种植梅树;服装和饮食是中国式样的;而说到“唐风时代”的主流文学,一定是汉诗汉文。六朝时期,中国的《论语》和《千字文》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在长期亦步亦趋模仿学习的基础上,日本人学会了作汉诗写汉文,到奈良时代学习成果初步显现。7世纪中期,日本文学史上诞生了第一部汉诗文集《怀风藻》,收录古今64名诗人120篇汉诗文作品。平安时代初期,崇尚大唐文化的风气进一步得到延续,而将“唐风”推向另一个极致的就是嵯峨天皇,他敕令公卿藤原冬嗣、菅原清公等编撰汉诗集《文华秀丽集》《经国集》《怀风藻》,合称“敕命三诗集”,是平安时代一大文化成果。这些汉诗文作品,反映了当时日本上流社会的生活文化状态,其中大量饮馔活动出现在歌咏之中,所以也成了后世研究当时饮食文化特色的宝贵基础资料。而且“敕命三诗集”中出现如此之多的饮茶记事,不难想象那个时代在文化上的某些风尚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