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往开来

继往开来

绍鸥将村田珠光的草庵茶进一步发扬光大,将日本古代歌道理论融入茶道,将日本本土文化中推崇简素、风雅的审美趣味在茶席上再现出来,又将从茶道艺术中提炼出来的法则规范还原到日常生活中,具有日本特色的茶道,可以说到绍鸥的手里才开始分明起来。说到绍鸥对日本茶道的丰功伟绩,最重要的还有他对门下弟子千利休的言传身教和影响。仅此两项,令绍鸥成为上承珠光下启千利休的关键因素。

绍鸥生活经历比较平淡,一生几乎波澜不惊。从京都回到故乡泉州堺港继承家业后从此定居,作为富裕的商人和茶道名人,度过了悠游自在而又充实的后半生,直到去世。

回乡的翌年,一个春雨初霁的午后,故人北向宗陈带着一个身材高大皮肤白净的青年来访。这个名叫田中与四郎的年轻人是堺港仓储行业大佬田中家的公子,年方19岁。此人就是后来在日本茶道史上大放异彩的千利休,他则是另一篇故事中的主角,而这个平淡无奇的午后注定要成为定格在日本茶道史上不平凡的日子。

绍鸥在茶道上的造诣,生前就赫赫有名。但因去世太早,殁后又因堺港茶界被卷入战国群雄争斗旋涡中,加上很多文献史料在乱世中佚失,有关他的生涯事迹一度模糊不清,甚至他在茶道艺术上的很多创意和功绩,包括亲手打造的茶器,都被归入弟子千利休的名下。明治时代后,随着千利休研究的兴起,逐步查清很多历史细节,连带挖掘出与利休有关的人物,比如利休、今井宗久和津田宗及等茶人与武野绍鸥的师承关系,才使得绍鸥声名大振,也可以说是杰出弟子的光芒照亮了被隐藏在历史暗角的导师。

武野绍鸥门下人才济济,除了千利休外,名留日本茶道史的不乏其人,比如同属堺系茶人的辻玄哉,利休也曾向他学过绍鸥流台子点茶法;最有名的是今井宗久、津田宗及,这两个茶人后来与千利休同时被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重用,同为安土桃山时代的“御用三茶头”。今井宗久不但是绍鸥茶道传人,也是绍鸥的女婿,绍鸥去世后获得大半家产和唐物珍藏,实际上取代了绍鸥的独子武野宗瓦,成了家业继承人。今井宗久死于1593年,著作《今井宗久茶道记拔书》和《今井宗久日记》是研究绍鸥、千利休及战国时期日本茶道发展的宝贵资料。晚年绍鸥被京都朝廷授予从五位下因幡守(官位名),达到功成名就的境界。此后他将家业交给女婿打理,自己在堺港天满宫附近的“天神之森”结庐隐居,潜心研究茶道。如今从大阪搭乘阪堺线电车前往南部的和泉市,就会看到那片曾经留下绍鸥踪迹的森林,名为“绍鸥之森”。

弘治元年(1555)10月29日,武野绍鸥在毫无预兆中逝去,死因不明,享年53岁。相传绍鸥生前最喜欢十月金秋,以为其是最具侘寂精神的季节,有云:“一年四季中,十月最为侘。”于最心仪的节序中平静往生,应该符合绍鸥夙愿吧?

武野绍鸥的墓所在堺港南部的南宗寺,至今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