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物庄严”:东大寺正仓院的宝藏
由于全方位仿效唐朝制度文化,日本国家社会出现了大跨越式进步。律令制下的天皇制国家从此确立,从大化改新到班田收授法的实施,从发行货币到编修国史,从饮食习俗到写文章作诗,日本无一处不仿效唐朝。因此,在日本文化史上,通常将奈良平城京与京都平安京所代表的仿唐时代的文化,称为“唐风时代”。奈良的平城京与京都的平安京,可以说是仿唐时代的两大国家世纪工程,以两都为代表的仿唐建筑,是“唐风文化”的结晶,也是中国茶文化传到日本的最早落脚点。这个落脚点正好与“海上丝绸之路”的终点重合了。
所谓海上丝绸之路的终点,指的是位于奈良东大寺内的正仓院。
东大寺建于日本神龟五年(728),距今约有1300年历史。正仓院位于东大寺内西北方位,原是一组收藏各类财物的仓库建筑群,现只存一座。由于其中收纳的都是历代天皇赠送给东大寺的贵重物品,其归属已不再是东大寺所有,而是宫内省所辖了。古代日本朝廷向中国派遣使节除了学习先进的大陆文化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频繁的交流往来获得大量珍稀的舶来品——“唐物”。目前,正仓院光是经过整理的“唐物”就多达9000件,包含经卷、茶道具、文具、书画、乐器、祭祀用品和刀剑等,这些“唐物”是了解日本古代文化,特别是茶文化的鲜活资料。关于“唐物”,日本的权威词典《角川古语大辞典》是这样说的:
中国舶来的物品。唐锦、唐织物等舶来品的总称。室町时代作为奢侈品被盛赞,主要是金襕、缎子、茶道的器具,沉香、麝香、唐绘之类。亦可包含在日本模仿其制作的东西。因近世南蛮物品的到来,泛称包含其在内的从长崎输入的舶来品。出现了买卖这些物品的唐物屋。
由此可知,日本的唐物崇拜,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延绵不绝,尤其是这种源远流长的传统与茶文化密切相关。关于正仓院中保存的宝物种类,从入藏之初就留下详细记录。
天平胜宝八年(756)五月,开创“唐风时代”的圣武天皇晏驾,其后在为他举办的七七法会之际,光明皇太后将他生前收集嗜好的650件“唐物”奉献给奈良东大寺卢舍那大佛作回向。此后光明皇太后又先后5次向东大寺奉献圣武天皇的遗物。这些宝物构成了东大寺正仓院最早的藏品。以这些最初的收藏为基础,再加上后来平安时代的嵯峨、仁明等几代天皇所收藏的唐物,构成了一个绚烂多彩、动人心魄的文物世界:从王羲之父子真迹、牧溪平远山水画到宋版《一切经》及配套经书柜;从大唐花纹锦、金银钿唐大刀、平螺钿背圆镜、绀琉璃壶、黑柿苏染枋金银山水绘箱到铜雕骑狮文殊菩萨及四眷属像;从螺钿紫檀五弦琵琶到新罗古琴等,真是琳琅满目,如今每年秋季向社会公开的“正仓院宝物展”,依旧令人赞叹、着迷。这些经由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传到日本的大量“唐物”,折射出当时中日间交流的空前盛况,那种举国上下憧憬中国文化的时代风潮,即便跨越千年时光,依然扑面而来。而这些“唐物”中,就有很大一部分与茶事有关:玳瑁天目茶碗、曜变天目茶盏、铭马蝗绊青瓷茶碗、白瓷水注、青瓷壶、肩冲茶叶罐……这些王朝时代以来从中国传入的茶道具所承载的发生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动人故事与传说,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正是伴随着海上丝绸之路上中日文化交流的繁盛,大唐的饮馔时尚,也被捆绑打包随同制度、宗教和技术一起源源不断输入日本。饮茶文化东传日本,只是盛唐文化影响日本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