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町时代是日本茶道史上的重要转型期

室町时代是日本茶道史上的重要转型期

在阐述日本茶道得以成立的前提条件这一话题时,除了要梳理中国饮茶文化在镰仓时代再次东传日本的基本线索之外,还有两个重要因素需要加以关注:一个是与饮茶相关的“唐物”文化;另一个是禅宗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精神资源在茶道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从这个角度看,室町时代(1336—1573)是日本茶道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阶段。在近两个半世纪内,在以金阁寺为代表的“北山文化”和以银阁寺为代表的“东山文化”所带来的物质文化积累和美学精神的指引下,有日本特色的茶道文化才开始成形。

“北山文化”和“东山文化”,都是在室町幕府将军主导下创造出来的灿烂文化,对以后日本文化的展开影响至为深远,金阁寺和银阁寺分别代表这两种文化的极致。足利幕府将军家族以禅宗为自己的意识形态,成为各种新型文化艺术的赞助者,正是在他们的庇护下,能乐、连歌、水墨画、园林、茶道等领域的艺术获得空前发展。文化史上通常也用“北山时代”和“东山时代”来指代这两个时期的文化体征。

和镰仓时代相比,这一时期以足利义满和足利义政等几代室町幕府将军为主导的日本茶文化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饮茶习俗走出寺院,由药用功能向娱乐性、游艺性演变,斗茶之风在各个阶层间盛行,既有在贩夫走卒间大行其道的“云脚茶”和“汗淋茶”,也有在上层武士和公卿贵族间流行的“书院茶”。

二是受惠于日明间频繁的勘合贸易,新兴武士阶级成为“唐物”的拥有者。“唐物数寄”的兴盛、“茶具足”的完备和建筑上被称为“书院座敷”的茶室的出现都成为孕育日本茶道的物质基础。

三是禅宗文化盛行,禅宗思想和形式渗透到日本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对各种艺术领域产生深远影响,其中禅宗对饮茶文化的影响最为深刻。受到禅宗的点化,饮茶文化出现飞跃性质变:首先是茶汤随着走向艺能化而形成体系;其次是饮茶被赋予禅宗法嗣的意义,成为禅的化身。由此出发,后世作为一种融艺术审美与宗教修行为一体的“和、敬、清、寂”茶道才开始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