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日本文物鉴赏的成立与抹茶道的复兴
日本煎茶道自江户后期开始步入成熟,同时迅速扩大了受众,尤其成为深受城市商人阶级喜好的品茶道乐。明治维新时期,在时代巨变的浪潮中不但没有受到冲击,反而在新兴的实力商人的庇护下极尽兴隆。相比之下,原来属于武士阶级的抹茶道,因为原先依附的封建制度的溃败失去了靠山,最后趋于衰退。
明治初年举办煎茶会在商业巨子之间蔚为时尚,出现各种高规格的以煎茶为内容的大型茶会,除茶席外,还设有供鉴赏的展览席,并按主题分别设置。最初以书画为主,以后扩展到明清书画、殷周青铜器,甚至一部分明清官窑瓷器。数量多、质量高的中国文物出现在茶会上,不但鉴赏性显著增强,也在无形中奠定了日本近代文物鉴赏的受众基础。
中日两国的交流历史源远流长,近代以前流入日本的中国文物虽然种类很多也不乏精品,但是却与中国正统美术相去甚远。自19世纪末开始,大量中国文物中的主流美术品,诸如商周青铜器、历代官窑瓷器、北宋水墨山水画、北魏佛造像等流入日本。这些中国正统文物被日本的巨贾财阀购藏后,陈列于茶会的展览席上,从而逐渐被人们接受。于是,原先以煎茶为接受媒介的中国正统美术品,如青铜器、玉器和明清官窑瓷器,也在慢慢脱离煎茶的使用目的的范畴,独立出来成为鉴赏的对象——这就是近代日本文物鉴赏的成立。
吉郎兵卫后来创办了“山中商会”并就任首任会长,他在明治、大正时期是非常有影响力的古董商,将家业交给养子兼女婿山中定次郎打理。山中商会在精明强干的定次郎手中迎来了极盛。利用晚清政局动乱,趁机收购很多流出的中国正统美术古董,在日本和欧美建立了广泛的文物流通网络。因此,近代日本文物鉴赏的成立背后与当时八国联军侵华、清末王朝体制动摇及社会动荡导致的文物大量散失海外有关。
另外,煎茶道的繁荣昌盛,也带动了一度式微的抹茶道的复兴。首先是财界时兴古董热,煎茶道蔚为时尚,也带动了传统抹茶道的复活。其次与时代的特殊氛围有关。明治、大正年间,日本接连获得对中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胜利,国粹主义思想抬头,茶道被当作日本文化重新受到推崇,很多原先嗜好煎茶道的财界重镇突然将兴趣转向抹茶道。比如曾被奉为“煎茶总司令”的住友春翠,还有三菱财阀的益田钝翁等财界大佬,都在明治、大正之交意外转向抹茶道,并通过举办高规格的文物鉴赏茶会,使得抹茶道再度引起上流社会的兴趣。
1902年12月,在住友春翠宅邸举办了关西财界“十八会”,被称为开启日本近代茶道复兴的先声。“十八会”是由18个出身关西地区的实业家、美术商、茶人组成的煎茶会团体,相当于一个财阀大佬的圆桌俱乐部。以举办煎茶会为核心,展示鉴赏古董美术品,并以此为门径开拓商业、媒体、政界的人脉和钱脉。朝日新闻社创始人村山龙平、上野理一,白鹤美术馆创立人嘉纳治兵卫等都是“十八会”成员。此后每月18日举办茶会雅集,会员轮流举办成定例。刚开始茶会是煎茶道,后来增加了一席抹茶道。这类富豪俱乐部茶会雅集,也为原先一度沉寂的抹茶道宗匠提供了新的平台,借助实力商人财阀的提携,茶人们又重新活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