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属(Ginkgo Linn.)
落叶大乔木;叶扇形,螺旋状散生于长枝上或3~5枚聚生于短侧枝之顶,二叉状脉序;单性异株,球花小,生于短侧枝上。雄球花呈倒垂的短葇荑花序状;雌雄花具长梗,梗端常2叉(或不分叉,或3~5叉),叉顶为珠座(大孢子叶),各具一直立胚珠,但通常仅一颗发育成熟;种子核果状,有肉质外种皮,中种皮骨质,内种皮膜质。
本科仅1属1种,我国特有,攀西广有栽培。
银杏
别名:公孙树、白果。
学名:Ginkgo biloba Linn.
形态特征:落叶高大乔木。枝分长枝与短枝,长枝有细纵裂纹;短枝密被叶痕。叶互生于长枝而簇生于短枝上(3~8叶),叶片折扇形,淡绿色(落叶前变黄),无毛,先端波状或具缺刻,2叉脉,基部阔楔形或楔形,有长柄。雌雄异株,球花单性,生于短枝顶端的叶腋或苞腋;雄球花4~6朵,无花被,长圆形,下垂如葇荑花序,雄蕊多数,螺旋排列;雌球花也无花被,具长柄。种子核果状,椭圆形、倒卵形或近球形,长2.0~3.5cm,径约2cm,熟时淡黄色或橙黄色,被白粉;肉质外种皮,具臭味,中种皮白色,骨质,具2~3棱(雌的头圆,多2棱,雄的头尖,常3棱),内种皮黄褐色,膜质。
物候期:花期4~5月,种子成熟期9~10月。
生态特性:喜光阳性树种,不耐蔽荫,不宜种于阴坡;深根性,抗旱力较强,但怕水涝。喜温暖湿润气候,在年均气温10~18℃、年降水量600~1500mm的地方,生长良好。对大气污染有一定抗性,若常受氯、氯化氢和二氧化硫等气体毒害,会引起落叶。它对酸性、石灰性土壤有较强适应性;在土层深厚、肥沃、湿润,不积水的微酸性沙壤土,生长最好。
分布:攀枝花市凉山州各县市有引种作为观赏植物栽培。目前在凉山州部分县市已鼓励村民在低矮的荒山坡大量栽植。
用途:银杏果,又名“白果”,种仁含淀粉、蛋白、脂肪、蔗糖等养分,可食用,但生白果有微毒,不宜多吃。白果是营养丰富的高级滋补品。种子“白果”药用,具有益肺气、治咳喘、止带虫、缩小便、平皴皱、护血管、增加血流量等食疗作用和医用效果。叶供药用,可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亦可做肥料及杀虫剂。银杏为中生代孑遗的稀有用材树种,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杏树形雄伟,姿态优美,叶形独特,广泛在庭院、街道、公园、道路旁等种植或盆景栽培,供观赏;木材优良为建筑、家具、雕刻、图板及文化用品和工艺品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