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藨子属(Ribes L.)
灌木,有刺或无刺;叶常绿或脱落,互生或丛生,单叶,常掌状分裂;托叶缺;花两性或有时单性,单生或排成总状花序;萼管与子房合生,裂片直立或广展;花瓣4~5,通常小或为鳞片状;雄蕊4~5,与花瓣互生;子房下位,1室,有2个侧膜胎座;胚珠多数;花柱2;果为一浆果,顶冠以宿存的萼。
本属约150种,分布于北温带和南美的安第斯,我国约59种,产西南部、西北部至东北部,攀西地区产15种5变种。此属植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果实富含各种维生素、糖类和有机酸等,可供生食及制作果酒、饮料、糖果和果酱等,也可作提取维生素的原料。
茶藨子属分种检索表
1.花两性;苞片短小,卵圆形或近圆形,极稀舌形、长圆形或披针形。
2.枝具刺,子房和果实具腺毛,无小刺;叶下部的节上着生3枚粗壮刺;花柱分裂至中部,花药先端具1蜜腺。 ……………………………1.长刺茶藨子
2.枝无刺。
3.萼筒盆形或浅杯形,萼片反折,边缘无睫毛,叶裂片先端急尖至短渐尖,边缘具粗锐锯齿或重锯齿;花托内部具5个分离的突出体。 ……2.东北茶藨子
3.萼筒钟形或钟状短圆筒形。
4.萼片边缘具睫毛,叶两面无柔毛,但常具腺毛,裂片先端急尖至短渐尖,基部心脏形;萼筒钟形,雄蕊着生在与花瓣同一水平上,花柱与雄蕊近等长。
………………………………………………………………………3.糖茶藨子
4.萼片边缘无睫毛。
5.萼筒钟形,雄蕊和花柱短于萼片,总状花序较紧密,长5~12cm。 …
……………………………………………………………………4.宝兴茶藨子
5.萼筒钟状短圆筒形,雄蕊和花柱长于萼片;幼枝和叶两面无毛,稀在下面沿叶脉或脉腋间微具柔毛;总状花序疏松,长15~25(30)cm。……………
……………………………………………………………………5.长序茶藨子
1.花单性,雌雄异株;苞片狭长,舌形、长圆形、椭圆形、披针形或线形
6.常绿稀半常绿灌木,枝无刺;叶边不裂。
7.果实无毛;叶两面无毛,叶倒卵状椭圆形或宽椭圆形,长2~5cm,叶柄长0.5~1cm,具腺毛;花萼绿白色或浅黄绿色。 ……………6.革叶茶藨子
7.果实具腺毛,绿色,长15~20mm;叶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下面具腺体并沿叶脉和叶缘有腺毛,叶柄长5~8mm,被刺毛状腺毛;花萼浅绿白色,外面具腺毛。 …………………………………………………………7.华中茶藨子
6.落叶灌木,枝无刺或在节上具2枚小刺;叶边分裂。
8.叶的顶生裂片几与侧生裂片近等长,先端常圆钝,稀急尖;萼片直立,叶近圆形或肾状圆形,两面除被短柔毛外,还具黏质腺体和短腺毛,裂片先端圆钝,边缘具粗钝锯齿;雄花序具花15~30朵,花萼外面具短柔毛和短腺毛。…
……………………………………………………………………8.东方茶藨子
8.叶的顶生裂片长于侧生裂片(仅康边茶藨子R.kialanumJancz.的顶生裂片与侧生裂片近等长),先端急尖、渐尖或尾尖。
9.叶较小,长1~2cm,顶生裂片比侧生裂片稍长,先端急尖;萼片开展或反折,花萼紫红色;叶柄、叶两面、花序轴和花梗无毛。 …………9.矮醋栗
9.叶较大,长2~10cm,顶生裂片比侧生裂片长得多或稍长,先端短渐尖、渐尖至尾尖,稀急尖;萼片直立,稀反折。
10.花萼外面无毛。
11.花序轴和花梗无毛,叶两面被粗伏毛,顶生裂片先端渐尖;花萼黄褐色。 …………………………………………………………………10.尖叶茶藨子
11.花序轴和花梗具柔毛和腺毛。
12.果实黑色;叶基部近截形至心脏形;萼筒浅杯形,花萼紫红色或褐红色;小枝和叶柄常无毛;叶近圆形或宽卵形,顶生裂片比侧生裂片稍长,先端急尖;萼片卵圆形,稀近舌形。 ……………………………………11.紫花茶藨子
12.果实红色。
13.叶基部截形至心脏形;萼筒碟形。小枝和叶柄无柔毛或仅具疏腺毛;叶长卵圆形,稀近圆形,顶生裂片比侧生裂片长1~2倍,先端渐尖至尾尖;萼片舌形或卵形。 ………………………………………………………12.细枝茶藨子
13.叶基部圆形至近截形;萼筒浅杯形,花萼红褐色;叶长卵圆形,稀近圆形,顶生裂片比侧生裂片长2~3倍,先端长渐尖,边缘具粗大单锯齿或混生少数重锯齿;萼片卵圆形或舌形。 …………………………………13.冰川茶藨子
10.花萼外面具柔毛。
14.果实具柔毛和腺毛;叶两面均被长柔毛,叶宽卵圆形,长6~10cm,边缘具粗大钝锯齿或重锯齿;雄花序长7~15cm,具15~30余朵密集排列的花,花萼黄绿色略带红色;果直径7~10mm。 14.华西茶藨子……………………
14.果实无柔毛,仅具疏腺毛,叶较大,长5~9cm,边缘深裂,顶生裂片长于侧生裂片,先端渐尖,两面无毛或疏生腺毛;雄花序长6~10cm;花萼红褐色,萼片直立,具3脉。 15.渐尖茶藨子………………………………………
1a.长刺茶藨子
学名:Ribes alpestre Wall. ex Decne.
物候期:花期4~6月,果期6~9月。
生态习性:生于海拔1600~3200m阳坡山地、草坡或疏林下。
分布:凉山州木里县博瓦。
用途:果成熟时可生食及酿酒,半熟的果实可制成果膏、蜜饯、果汁、果酱。
1b.无腺茶藨子
学名:Ribes alpestre Wallich ex Decaisne var. eglandulosum L. T. Lu.
形态特征:与原变种的区别——花萼、子房和幼果均被柔毛,但无腺毛6,成熟时果上的柔毛逐渐脱落,至老时光滑无毛。
生态习性:生于海拔2400~3500m的河边、灌丛或杂木林中。
分布:凉山州雷波、冕宁等县。
1c.大刺茶藨子
别名:高山茶藨。
学名:Ribes alpestre Wallill ex Decaisne var. gigantem Janczewski.
形态特征:本变种通常枝刺较粗壮,有时长达3cm,较短小,花萼外面无毛或几无毛;子房和果实无柔毛,也无腺体。
物候期:花期4~5月,果熟期6~9月。
生态习性:生于海拔2000m左右的山坡、林下、河谷处。
分布:凉山州美姑等县。
用途:果成熟时可生食及酿酒,半熟的果实可制成果膏、蜜饯、果汁、果酱。大刺茶藨子叶形美丽、株型紧凑,属于美丽的观赏性灌木。
2.东北茶藨子
别名:山麻子、山樱桃。
学名:Ribes mandshuricum (Maxim. ) Kom.
物候期:花期4~6月,果期7~8月。
生态习性:生于海拔1800 m左右的山坡或山谷针、阔叶混交林下或杂木林内。
分布:凉山州布拖县。
用途:果可食。
3.糖茶藨子
学名:Ribes himalense Royle ex Decne.
物候期:花期4~6月,果期7~8月。
生态习性:生于海拔1200~4000m的山谷、河边灌丛及针叶林下和林缘。
分布:凉山州金阳等县。
用途:果可食;茎内皮和果实入药,甘、平,清热解毒,治肝炎。
4a.宝兴茶藨子
别名:穆坪茶藨子、穆坪醋栗。
学名:Ribes moupinense Franch.
物候期: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态习性:生于海拔1400~3100m左右的山坡、林下、河谷处。
分布:凉山州普格、木里、美姑、雷波等县。
用途:果可食。
4b.木里茶藨
学名:Ribes moupinense Franch. var. muliense S. H. Yu et J. M. Xu.
物候期:花期5~6月,果期7~8月。
形态特征:本变种与原变种区别在于,叶柄较长,叶5深裂,裂片宽卵状披针形,边缘具尖锐锯齿;果梗长5~8mm。
生态习性:生于海拔4700m高山坡地。
分布:凉山州木里县。
用途:果可食。
5.长序茶藨子
别名:红花茶藨子、长穗茶藨子、长串茶藨。
学名:Ribes longiracemosum Franch.
物候期:花期4~5月,果期7~8月。
生态习性:生于海拔1700~3800m的山坡灌丛、山谷林下或沟边杂木林下。
分布:雷波、美姑、金阳等县。
用途:果可供食用及制作饮料和果酒等。
6a.革叶茶藨
别名:大卫茶藨。
学名:Ribes davidii Franch.
物候期: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态习性:生于海拔2250m的落叶和混交林、峡谷森林及山坡、悬崖、岩石、路旁的阴处和潮湿的地方。
分布:雷波县黄茅埂东坡。
用途:果可食。
6b.睫毛茶藨子
学名:Ribes davidii Franchet var. ciliatum L. T. Lu.
形态特征:本变种与原变种区别在于,叶基部楔形或狭楔形,边缘具长睫毛。
生态习性:生于海拔1900~2250m的落叶阔叶和常绿阔叶混交林中、岩石上、疏林下及路边竹林下。
分布:凉山州美姑、雷波等县。
用途:果可食。
7.华中茶藨子
别名:亨利茶藨子、睫毛茶藨。
学名:Ribes henryi Franch.
物候期: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态习性:生于海拔达2300m的山坡林中或岩石山。
分布:凉山州雷波等县。
用途:果可食。植株可栽培供观赏,作为点缀岩石园的材料。
8.东方茶藨子
别名:柱腺茶藨。
学名:Ribes orientale Desf. Hist.
物候期:花期4~5月,果期7~8月。
生态习性:生于海拔2100~4900m高山林下、林缘、路边或岩石缝隙。
分布:木里。
用途:果可食。
9.矮醋栗
别名:黄果矮茶藨。
学名:Ribes humile Jancz.
物候期: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态习性:生于海拔1000~3300m路边林下或山坡灌丛中。
分布:木里等县。
用途:果可食。
10.尖叶茶藨
别名:北方茶藨。
学名:Ribes maximoviczianum Kom.
物候期:花期5~6,果期8~9月。
生态习性:生于海拔1800~2600m阔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中。
分布:凉山州雷波、美姑等县。
用途:浆果可食,味酸,可制果酱、果汁或酿酒。也可供庭园观赏。
11.紫花茶藨子
学名:Ribes luridum Hook. f. et Thoms.
物候期: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生态习性:生于海拔2400~3200m山坡疏、密林下及林缘或河岸边。
分布:雷波黄茅埂。
用途:果可食,可制果酱、果汁或酿酒。
12.细枝茶藨子
别名:狭萼茶藨子。
学名:Ribes tenue Jancz.
物候期: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生态习性:生于海拔1300~4000m的山坡、林下、河谷、沟旁路边。
分布:普格金阳等县。
用途:果可食。根药用,用于月经不调、痛经、四肢无力及烧烫伤。
13.冰川茶藨子
学名:Ribes glaciale Wall.
生态习性:生于海拔2600m山坡、林下、河谷处。
分布:凉山州雷波、美姑等县。
用途:果味酸,可供食用。叶片掌状,叶色嫩绿,果鲜红透亮,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14.华西茶藨子
别名:刺果茶藨子、马氏茶藨子。
学名:Ribes maximowiczii Batalin.
物候期:花期6~7月,果期8月。
生态习性:生于海拔2500~3000m山谷林中或灌木丛内。
分布:凉山州金阳、雷波等县。
用途:果实可食。
15a.渐尖茶藨子
别名:中裂茶藨子、川西茶藨子。
学名:Ribes takare D. Don.
物候期:花期4~5月,果期7~8月。
生态习性:生于海拔1400~3250m山坡疏、密林下及灌丛中或山谷沟边。
分布:雷波、美姑等县。
用途:果可食。
15b.束果茶藨子
学名:Ribes takare D. Don var. desmocarpum.
形态特征:与原变种区别在于小枝、叶柄、叶、花序和果实均具短柔毛和稀疏短腺毛。原变种的小枝、叶柄、叶两面均无柔毛,仅具疏腺毛;花序具短柔毛和稀疏短腺毛;果实无毛,极稀幼时微具短柔毛,无腺毛。
物候期:花期4~5月,果期7~8月。
生态习性:生于海拔2000~4000m山坡或山谷云杉及冷杉林下、林缘或灌丛中及路旁。
分布:凉山州金阳等县。
用途:果可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