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繁殖方法

(一)繁殖方法

1.实生繁殖

山楂果实较小,类球形,直径0.8~1.4cm,有的压成饼状。表面棕色至棕红色,并有细密皱纹,顶端凹陷,有花萼残迹,基部有果梗或已脱落。核内种仁常有退化现象,严重的只有25%~30%具有种仁,育苗时应加大播种量。由于种仁外的核壳骨化,通气和吸水困难,用常规方法采种层积,播种后发芽率极低,有时需播后2~3年才出苗,因此需在种胚形成而核壳未硬化时提前采种层积。正常采收的种子,经破壳后用0.01%浓度的赤霉素处理,然后沙藏,也可大大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常见的播种方式有条播、点播、撒播。

采用床播,苗圃应选择地势平坦、开阔、排灌良好、背风向阳、土壤肥沃地块,以沙壤土、壤土或轻黏壤土为宜。整地包括翻耕土壤、耕地与镇压,应适当深耕,全面耕到,精细耙耢,平整土地,均匀碎土,除净石块和草根。

2.嫁接

繁殖和栽植大量山楂苗木多用嫁接法,砧木用野山楂或栽培品种都可以,嫁接繁殖速度慢,常规的繁殖方法是先育砧木然后嫁接,按常规嫁接方法操作。

3.根蘖

繁殖少量砧木时也可利用自然根蘖,或直接利用0.5~1cm粗的山楂根段剪成15cm左右长度,在春季进行根插育苗,或在根段上枝接接穗后扦插育苗。

4.组培苗生产

利用山楂胚和茎尖进行离体培养,或采取山楂顶芽、腋芽和混合芽的芽外植体都可成功地诱导组培苗。其中以顶芽的诱导分化丛生芽率最高,达90%以上,而且无论是冬、春,乃至盛夏、秋季采取的芽,经低温处理后,都能诱导分化丛生芽。山楂试管苗生根后,适时移栽到直径7cm的塑料移植钵中,上罩塑料钵,置于温室直射光下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