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属(Armeniaca Mill.)

(十四)杏属(Armeniaca Mill.)

落叶乔木,极稀灌木;枝无刺,极少有刺;叶芽和花芽并生,2~3个簇生于叶腋。幼叶在芽中席卷状;叶柄常具腺体。花常单生,稀2朵,先于叶开放,近无梗或有短梗;萼5裂;花瓣5,着生于花萼口部;雄蕊15~45;心皮1,花柱顶生;子房具毛1室,具2胚珠。果实为核果,两侧多少扁平,有明显纵沟,果肉肉质而有汁液,成熟时不开裂,稀干燥而开裂,外被短柔毛,稀无毛,离核或黏核;核两侧扁平,表面光滑、粗糙或呈网状,罕具蜂窝状孔穴;种仁味苦或甜;子叶扁平。

本属约8种,分布于东亚、中亚、小亚细亚和高加索,我国有7种,攀西地区产2种1变种。杏属果实富含营养和维生素,除供生食和浸渍用外,还适宜加工制作杏干、杏脯、杏酱等。种仁(杏仁)含脂肪和蛋白质,可供食用及作医药和轻工业的原料。

杏属分种检索表

1.一年生枝绿色;叶边具小锐锯齿,幼时两面具短柔毛,老时仅下面脉腋间有短柔毛;果实黄色或绿白色,具短梗或几无梗;核具蜂窝状孔穴。

2.叶片纸质;果实近球形;核椭圆形,基部渐狭成楔形。 …………1a.梅

2.叶片较厚,近革质;果实卵球形;核近球形,基部钝而成圆形。………

………………………………………………………………………1b.厚叶梅

1.一年生枝灰褐色至红褐色。叶片卵形或椭圆状卵形,下面被短柔毛;果梗长4~7mm;核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具皱纹。 ………………2.藏杏

1a.梅

别名:春梅、干枝梅、酸梅、乌梅。

学名:Armeniaca mume Sieb.

物候期:花期2~3月,果期7~8月。

生态习性:多生于海拔1600~2600m的山林及小金河的河谷地带。

分布:木里、冕宁等县。现冕宁大桥及泸宁等地有人工栽培。

用途:果实香气浓郁,果味酸,可生食,或干制、盐渍食用。本地有人少量加工成酸梅干或酸梅汁食用。梅干入药,花供观赏。可作栽培品种基因材料。

1b.厚叶梅

别名:酸梅野梅。

学名:Armeniaca mume Sieb. var. palleseens (Franch.) Yu et Lu.

形态特征:与原变种的区别——叶片较厚,近革质,卵形或卵状椭圆形;果实卵球形;核近球形,基部钝而成圆形。

物候期:花期3~4季,果期7~8月。

生态习性:喜温暖湿润,耐寒,耐旱,怕浓荫、不通风和水涝。

分布:德昌茨达,海拔1600~2000m。

用途:果实富含维生素,除供生食和浸渍用外,当地人主要用于泡酒。有止咳、止泻、生津、止渴之效。

2.藏杏

别名:毛叶杏。

学名:Armeniaca holosericea (Batalin) Kostina.

物候期:果期6~7月。

生态习性:生于海拔1400~3200m的河边旱地灌木丛中;非常适应攀西当地环境,抗寒能力强,对栽培管理技术要求不严。

分布:凉山州木里县。

用途:该种可作嫁接杏的砧木。毛叶杏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可在干旱河谷流域大量栽植,是改造、开发和利用干热河谷的优良经济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