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属(Myrica L. )
常绿灌木或乔木;叶互生,单叶,全缘、有齿缺或分裂,无托叶;花通常单性异株,无花被,但承托以小苞片;雄花排成圆柱状的葇荑花序;雄蕊4~6(2~16);雌花排成卵状或球状的葇荑花序;子房1室,下承托以2~4个小苞片,有直立的胚珠1颗;柱头2;果为一卵状或球形的核果,外果皮干燥或肉质,常有具树脂的颗粒或蜡被。
本属约50种,广泛分布于两半球热带、亚热带及温带。我国产4种1变种,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攀西地区产3种。
杨梅属分种检索表
1.小枝及叶柄被毡毛;核果椭圆状;当年9~11月开花,次年2~5月果成熟;雄花无小苞片,雌花具2小苞片。 …………………………………1.毛杨梅
1.小枝及叶柄无毛或仅有稀疏柔毛;核果球状,当年2~4月开花,6~7月果成熟;花序为单一穗状花序或仅基部具不明显分枝。
2.乔木,高达4~15m以上;叶较大,长6~16cm;雄花具2~4枚苞片,雌花具4枚苞片。 ……………………………………………………………2.杨梅
2.灌木,高0.5~2m;叶较小,长2.5~8cm;雄花无小苞片,雌花具2小苞片。 ………………………………………………………………………3.矮杨梅
1.毛杨梅
别名:大树杨梅、毛杨梅。
学名:Myrica esculenta Buch. -Ham.
物候期:9~10月开花,次年3~4月果实成熟。
生态习性:常生于海拔1100~1800m的稀疏杂木林内或干燥的山坡上。
分布:凉山州德昌、会理等县。
用途:果实可食,可生津止渴。本种为绿化造林树种。根、树皮、果实供药用,根、树皮治跌打损伤、骨折、痢疾、胃病、十二指肠溃疡、牙痛、创伤出血、烧伤。
2.杨梅
别名:山杨梅、朱红、珠蓉、树梅、山梅子。
学名:Myrica rubra (Lour.) Sied. et Zucc.
物候期:花期3~4月,果期6~7月。
生态习性:喜温暖湿润气候,耐荫、不耐强日照和寒冷,喜微酸性的山地土壤。常生于海拔1000~2000m低山河谷、排水良好的酸性沙壤土上。
分布:凉山州西昌、普格等县市低山河谷。
用途:果实味酸甜可生食及作蜜饯、果酱、果酒、罐头、果汁等。杨梅果实、核、根、皮均可入药,性平、无毒。果核可治脚气,根可止血理气;树皮泡酒可治跌打损伤、红肿疼痛等。其根系与放线菌共生形成根瘤,吸收利用天然氮素,耐旱耐瘠,省工省肥,是一种非常适合山地退耕还林、保持生态的理想树种。
3.矮杨梅
别名:云南杨梅、杨梅。
学名:Myrica nama Cheval.
物候期:花期2~3月,果期7~8月。
生态习性:耐荫蔽,常生于海拔1500~2700m的山坡、云南松林缘及次生灌木丛中。
分布:凉山州西昌、德昌、会理、会东、普格、冕宁及攀枝花米易等县市。
用途:外果皮肉质,多汁液及腺体,成熟时紫红色,味酸可生食或加工为饮料。矮杨梅果药用,涩肠止泻,收敛止血,通络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