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属(Lithocarpus Bl.)

(五)柯属(Lithocarpus Bl.)

常绿乔木;叶互生,侧脉直达齿尖;托叶在上部的宿存;花单性同株,排成直立的穗状花序;雄花3~7朵聚生;花被4~6裂;雄蕊约10~12枚;雌花3~7朵簇生,生于雄花序之下或生于另外一花序上;子房下位,3室,每室有胚珠2颗,花柱3;坚果一部或几乎全部为木质、有鳞片的壳斗(即总苞)所包围,壳斗3~5(7)个聚生成一小簇,每簇仅1个(很少2个)结果,其余不育的均附着于壳斗外壁的下半部或基部;壳斗的鳞片分离或覆瓦状合生而成一同心环。

本属300余种,主要分布于亚洲,我国已知有122种1亚种14变种,攀西地区产17种,其中7种坚果大,富含淀粉。种仁(子叶)煮熟后无涩味,可食用、酿酒或作淀粉原料。

1.包石栎

别名:包槲柯、包果石栎、包栎树、铁青冈。

学名:Lithocarpus cleistocarpus (Seemen) Rehd. et Wils.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叶互生,叶片革质,卵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9~25cm,宽3~8cm,萌生枝上的叶更大,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全缘,侧脉7~13对,叶背密被蜡鳞;叶柄长1~2cm。雄穗状花序单穗或数穗集中成圆锥花序,花序轴被细片状蜡鳞;雌花3或5朵一簇散生于花序轴上,花序轴的顶部有时有少数雄花。花柱3枚,长0.7~1.2mm。壳斗近圆球形,顶部平坦,宽18~24mm,包着坚果绝大部分,小苞片近顶部的为三角形,紧贴壳壁,稍下以至基部的则与壳壁融合而仅有痕迹,被淡黄灰色细片状蜡鳞,壳壁上薄下厚,中部厚约1.5mm;坚果球形或扁球形,与壳斗不易分离,顶部微凹陷,近于平坦,或稍呈圆弧状隆起,被稀疏微伏毛;果脐占坚果面积的1/2~3/4。

物候期:花期6~10月,果次年秋冬成熟。

生态习性:包石栎对气候适应范围宽,具有一定耐寒性,生长于攀西地区年均温11℃左右、年降雨量1000mm以上、平均相对湿度75%以上的山地黄壤地带。生于海拔2000~2600m的山坡、林地、沟谷,能与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形成混交林。

分布:凉山州的雷波、金阳、越西、美姑、布拖等县。

用途:种子富含淀粉,可掺入面粉和玉米粉内作各种食品,并可酿酒,也可炒熟食用。心材可供建筑、家具、农具等用。

2.多变柯

别名:多变石栎。

学名:Lithocarpus variolosus (Franch. ) Chun.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叶近革质或厚纸质,阔卵形、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6~20cm,宽2~7cm,顶部常呈镰刀状弯斜的长渐尖,基部近于圆或阔楔形,全缘,侧脉每边6~12条;叶柄长1~2cm。雄穗状花序单穗腋生或多穗排成圆锥花序;雌花序通常多穗聚生于枝顶部,长3~6(10)cm,花序轴粗壮,常弯扭,枝黄棕色糠秕状鳞秕,无毛,雌花每3朵一簇,花柱3,长约1 mm。壳斗碗状,通常最宽处在中部稍上,高6~14mm,宽15~23mm,包着坚果1/3至绝大部分,顶端口部边缘甚薄,紧贴坚果;坚果近球形或锥状陀螺形,直径1.2~2cm,长1~2cm,顶端圆形,无毛,和壳斗愈合部分为果长的1/3~2/3。

物候期:花期5~7月,果次年7~9月成熟。

生态习性:偏干性亚热带林区树种,特别在高、中山的斜坡或沟谷两侧,气候温凉,年均温10℃左右,年降雨量800~1000mm,土壤为花岗岩、板岩、黄色沙叶岩等发育成的红棕色土壤上生长良好。在较高海拔地区成为矮林或灌丛。也常与冷、云杉、高山栎混生,或与云南松、高山松及其他栎类组成混交林。

分布:攀枝花市及凉山州螺髻山、龙肘山、磨盘山、牦牛山,太阳山、小高山等地。

用途:种子可食用、酿酒,木材可供建筑、家具、农具等用,树皮和壳斗可提取栲胶。

3.白柯

别名:白皮柯、滇石栎、猪栎、白皮石栎。

学名:Lithocarpus dealbatus Rehd.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叶革质,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4cm,宽1.5~5cm,先端长或短渐尖,基部楔形,全缘,稀上部叶缘浅波浪状,中脉在叶面微凸起,通常被稀疏短毛,侧脉每边9~14条,在叶面常稍凹陷,支脉纤细,两面同色或叶背带灰色,有蜡鳞层;叶柄长0.8~2cm。雄穗状花序聚生于枝的顶部,长9~15cm;雌花序长可达20cm,有时雌雄同序;雌花每3朵(很少5朵)一簇,果序通常长5~8cm;壳斗碗状,包着坚果一半至大部分(壳斗发育至中期时仍全包坚果),高8~14mm,宽10~18mm,小苞片三角形,贴生或很少有部分稍扩展,覆瓦状排列,坚果扁圆形或近圆球形,比壳斗略小,果脐凸起,约占坚果面积的1/3。

物候期:花期8~10月,果次年同期成熟。

生态习性:耐阴性较强,常与栲属、栎属及其他石栎属等植物组成常绿阔叶林,在微酸性黄壤上生长良好。常生于海拔1100~3100m的湿润林地。

分布:攀枝花市及凉山州内的各县市。

用途:种子可作饲料、酿酒,木材可用作建筑、枕木、运动器械等,树皮可提取栲胶,花序药用可消食、杀虫。

4.茸果柯

别名:茸毛柯。

学名:Lithocarpus bacgiangensis (Hick. et A. Camus) A. Camus.

形态特征:乔木。叶坚纸质,椭圆形、卵状椭圆形,长10~13cm,宽3~5.5cm,顶端长渐尖或短急尖,基部阔楔形,全缘,中脉在叶面甚凸起,侧脉10~16对,叶背有紧实的蜡鳞层,干后苍灰色或带灰白色;叶柄长0.5~1cm。雄穗状花序单穗腋生或3~5穗排成圆锥花序,花序轴密被糠秕状鳞秕;雌花序的上段常着生雄花及雌花中兼有2~4枚雄蕊,雌花常3朵一簇,花簇基部初时无柄,花后不久长出与幼嫩壳斗约等长的壳斗柄,花柱3枚,彼此靠合且挺直,被疏毛,长约1mm,果序长8~18cm,果序粗6~8mm;壳斗浅碗状,基部有短柄,柄长3~5mm,高5~10mm,宽12~20mm,包着坚果很少达1/2,上部边缘甚薄,向下明显增厚,木质,小苞片细三角形,通常仅顶端钻尖部分明显,密被灰黄色糠秕状鳞秕;坚果扁圆形或高过于宽的圆锥形,高10~20mm,宽15~25mm,顶部圆或锥尖,密被黄灰色细毛,果脐凹陷,深1~1.5mm,口径8~12mm。

物候期:花期12~3月,果翌年同期或10~12月成熟。

生态习性:生于海拔1700m山地常绿阔叶林中。

分布:凉山州德昌、冕宁等县。

用途:种子富含淀粉,可酿酒。本种为造林绿化树种。树皮暗褐黑色,较厚,内皮淡红褐色,槽棱明显,散孔材,木质部的管孔在扩大镜下尚可见,宽木射线少而窄,年轮呈菊花心状,木材淡红棕色,尚坚实,可供建筑、家具、农具等用。树皮可提取栲胶。

5.硬壳柯

别名:硬斗柯。

学名:Lithocarpus hancei (Benth) Rehd.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叶革质,长卵形、倒卵形、长椭圆形,长5~15cm,宽3~6cm,顶端渐尖或短尾尖,基部楔形,沿叶柄下延,全缘,无毛,中脉两面凸起,叶面侧脉平坦,背面稍凸起,12~17对;叶柄长1~3cm,无毛。果序长约10cm,3个总苞簇生、壳斗碟形,包坚果基部,直径0.8~1.4cm,高3~5mm;苞片三角形,与壳斗壁愈合,微被灰色短绒毛。坚果卵形或扁球形,直径1~2cm,高1.2~1.8cm,淡黄色,无毛,顶端有短尖或平圆,基部平截,果脐内凹,径约0.5cm。

物候期:花期4~5月,果熟期10~11月。

生态习性:耐阴性树种,生于海拔1000~2000m左右的山坡、林地、沟谷,可在林冠下更新;喜肥沃湿润的土壤耐荫蔽,在背风山坡、沟谷地带和多云雾的山脊,生长旺盛;要求疏松,富含有机质的山地黄壤、红壤。常与丝栗、木荷等构成混交林而居于第二层。

分布:攀枝花市米易及凉山州雷波、冕宁、德昌、会东等县。

用途:种子淀粉做各种食品,酿酒。心材淡红褐色,边材色更淡,略坚重,致密,干后易裂、坚韧,富弹性,心材可供建筑、家具、农具等用;树皮含单宁12%左右,可提取栲胶。

6.耳叶柯

别名:川西石栎、粗穗柯。

学名:Lithocarpus spicatus Rehd. et Wils.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叶革质,长椭圆形,长椭圆状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10~30(40)cm,宽9~12cm,顶端短尖或钝渐尖,基部楔形,有时呈耳形,全缘,两面无毛,侧脉13~20对;叶柄长5~22mm,无毛。雄花序圆锥状;雌花序每3~5(7)朵雌花簇生。果序长10~15cm,轴粗壮,径7~9mm,果密集。壳斗盘形或碗形,壁厚,无柄或近无柄,直径2~3.5cm,高1.2~1.5cm;苞片扁宽三角形,贴生于壳斗。坚果扁圆形、近球形或宽卵形,直径1.8~2.8cm,高1.6~2.5cm,无毛,顶部圆形,基部和壳斗愈合,果脐内凹,几与坚果基部等大。

物候期:花期9~10月,果熟期翌年10~12月。

生态习性:喜荫蔽,能在林冠下更新。是一适应温暖湿润气候的树种。在肥沃、湿润的森林黄壤上生长良好。生于海拔1200~2500m的山坡、沟谷、林地,为组成西南高山地区硬叶常绿栎林重要树种之一。

分布:攀枝花市的米易及凉山州的雷波、德昌、会东等县。

用途:种子含淀粉66%、单糖2.3%、双糖2.32%,可食用或酿酒。心材可供建筑、家具、农具等用;树皮和壳斗可提取栲胶。

7.木姜叶柯

别名:甜茶、甜叶子树、胖椆。

学名:Lithocarpus litseifolius (Hance) Chun.

形态特征:乔木。叶纸质至近革质,椭圆形、倒卵状椭圆形或卵形,长7~20cm,宽3~9cm,顶部渐尖或短突尖,基部楔形至阔楔形,全缘,侧脉每边8~12条;叶柄长1.5~3cm。雄穗状花序多穗排成圆锥花序,少有单穗腋生,花序长达25cm;雌花序长达35cm,有时雌雄同序,通常2~6穗聚生于枝顶部,花序轴常被稀疏短毛;雌花每3~5朵一簇,花柱比花被裂片稍长,干后常油润有光泽。果序长达30cm,果序轴纤细,粗很少超过5mm;壳斗浅碟状或上宽下窄的短漏斗状,宽8~14mm,顶部边缘通常平展,甚薄,无毛,向下明显增厚呈硬木质,小苞片三角形,紧贴,覆瓦状排列,或基部的连生成圆环,坚果阔圆锥形或近圆球形,偶扁圆形,高8~15mm,宽12~20mm,栗褐色或红褐色,无毛,常有淡薄的白粉,果脐深达4mm,口径宽达11mm。

物候期:花期5~9月,果次年6~10月成熟。

分布:凉山州的雷波、德昌等县。

用途:种子富含淀粉,可酿酒;木材作坚韧建筑、家具、农具等用;嫩叶可作茶;树皮可提取栲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