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姑属(Sagittaria Linn.)
水生草本;叶变异大,沉水的带状,浮水的或突出水面的卵形或戟形;花单性或两性,为穗状或圆锥花序式排列的花轮,上部的为雄性,下部的为雌性;花被片6,2列;雄蕊6至多数;心皮极多数,分离,集于一球形或长椭圆形的花托上,侧向压扁,有胚珠1颗;果由多数压扁或有翅的瘦果组成。
全属约30种,广布于世界各地,多数种类集中于北温带,少数种类分布在热带或近于北极圈。我国已知9种1亚种1变种,攀西地区原产1变种。
野慈姑
学名:Sagittaria trifolia L. Var. Angusti-folia (Sieb.) Kitag.
形态特征: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根状茎横走,较粗壮,末端膨大或否。挺水叶箭形,叶片长短、宽窄变异很大,通常顶裂片短于侧裂片,比值约1∶1.2~1∶1.5,有时侧裂片更长,顶裂片与侧裂片之间缢缩,或否;叶柄基部渐宽,鞘状,边缘膜质,具横脉,或不明显。花葶直立,挺水,高(15)20~70cm,或更高,通常粗壮。花序总状或圆锥状,长5~20cm,有时更长,具分枝1~2枚,具花多轮,每轮2~3花;苞片3枚,基部多少合生,先端尖。花单性;花被片反折,外轮花被片椭圆形或广卵形,长3~5mm,宽2.5~3.5mm;内轮花被片白色或淡黄色,长6~10mm,宽5~7mm,基部收缩,雌花通常1~3轮,花梗短粗,心皮多数,两侧压扁,花柱自腹侧斜上;雄花多轮,花梗斜举,长0.5~1.5cm,雄蕊多数,花药黄色,长1~1.5(2)mm,花丝长短不一,约0.5~3mm,通常外轮短,向里渐长。瘦果两侧压扁,长约4mm,宽约3mm,倒卵形,具翅,背翅多少不整齐;果喙短,自腹侧斜上。种子褐色。
物候期:花果期5~10月。
生态习性:野慈姑适应性强,喜光,喜在水肥充足的沟渠及浅水中生长。慈姑喜温暖湿润环境,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25℃,宜肥沃的黏壤土。生于海拔800~2700m的稻田、水沟或池塘。
分布:攀枝花市及凉山州西昌、金阳、会东、甘洛、德昌、冕宁等县市。
用途:球茎供食用,植株作鱼的饵料和家畜、家禽的饲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