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定植建园
梅在有些地方东南西北坡向均可做经济栽培。梅花期忌干燥,以选南或西南坡向为宜;梅开花时最适宜吹小北风,如遇温暖、南风多雾的天气,则不利于授粉,结果率低,落果多,以东向或东北向坡地为宜。为避免寒风和减少幼果冻害,宜选山地东南向中下坡暖层为宜,避免在冬季风口或迎风面及山谷底部栽植,并要建立防护林。梅不耐水,要避免在低温和排水不良的地块栽植,并要重视设置排水沟。要获得早果丰产优质高效,在山地建园宜深翻土壤,建造梯地。
1.栽植时间
梅常用一年生苗定植,亦可3~4年大苗定植,梅萌动早,宜落叶后行秋植。
2.栽植模式
株行距一般为(4~5)m×(6~8)m,密度栽15~30株/667m2左右,为提高早期产量,可行计划密植。
3.栽植方法
(1)土壤管理
梅根浅,定植时宜强调开定植穴(沟),行深翻熟化,施入有机质50kg/667m3以上,以加深根系分布、增强树势。梅产量丰产与上年树体贮藏营养量关系很大,因此,通过施肥灌水和病虫防治,防止早落叶,增加贮藏营养,是丰产优质的关键。挖大穴,施足基肥,早春种植,以后逐年扩穴改土。结果树在采果后6月中下旬沟施有机肥,并结合少量速效氮肥。
追肥在花前和落果后施入,前期以氮肥为主,第2次施钾肥,同时结合磷肥和氮肥或复合肥。一般停梢后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宜早施基肥,以迟效肥为主,配合速效肥,以满足梅树当时直至翌春的需要,施肥量要占全年的70%左右,以氮磷肥为主。基肥最迟在8月施下,以利根系吸收(梅根9月以后已不再生长)。
强酸性土壤可施石灰,矫正pH6.5左右。除生草、覆草栽培外,基肥中有机肥至少1000kg/667 m2,以保证土壤中必要的有机质含量。成年园施肥时,可深沟施和全园施相结合,以充分发挥根系的作用,一般上半年雨季宜全园浅施,下半年干季宜深沟施。幼龄梅园一般采用树盘清根或覆草法,树间行间作或生草种绿肥,成年后采用局部或全园生草种绿肥为宜。梅浅根落叶早,应注意深翻熟化土壤,引根深入土中。5月中旬,如遇干旱,要灌水促果肥大,夏季高温干旱,要覆草抗旱灌水,一般生长季雨后5~7天灌水一次。梅不耐水,春季积水,易落花落果,夏季积水,则易落叶,应注意排水。
(2)栽植
梅常用一年生苗定植,亦可3~4年大苗定植。
4.开花授粉
梅宜选用开花迟的品种,并混栽授粉树。开花期气象条件差的年份,授粉树距主栽树6m以内,结实率高,10 m以上则极端低下。因此,在行距5~7 m时,以每隔二行种一行授粉树为宜,即授粉树占30%~40%。授粉品种应选与主栽品种亲和性高、开花期一致而长、花粉多的,最好与主栽品种用途相同,以便采收。授粉品种宜安排2~3个,特别对早花品种,尤其必要。
5.整形修剪
梅干性不强,树冠开张,其整形和一般核果类果树相似,多采用自然开心形。梅亦可采用二层形或主干形,其产量较高,但结果稍迟,造型和管理较不便,适用于树势强、干性强、土壤肥沃、栽植距离大的梅树。梅对修剪反应敏感,必需善为掌握。梅以中、短果枝结果为主,故其修剪制度与李相似,采用疏删修剪制度,促其多形成短果枝结果。其骨干枝的间隔要大,一般宜保持0.6~1m,在骨干枝上以适当间隔保留生长枝或长果枝,作为结果基枝。一般对它不行剪截,或行轻剪即剪去1/4~1/5,则除顶端抽生长枝外,可大量形成中、短果枝。修剪时应多留结果枝、多留花芽,修剪量从轻,早期多形成叶片,以确保产量。
梅冬季修剪在落叶后至花芽萌动前进行,夏季修剪在4~6月间行抹芽、扭梢、挪枝、摘心、拉(撑)枝等。梅成年树在生长期易自骨干枝下部隐芽抽生强枝,如骨干枝健壮,枝组分布均匀,这些强枝应极早删除以减少养分消耗和扰乱树形;如骨干枝衰老或有光秃部分,则可选留适当的强枝进行更新或培养作为枝组,在5月间对它行摘心或扭梢,促使它当年形成短果枝,翌年即可结果。修剪可改善树冠内部光照,促进花芽形成,疏除树冠中央和上部一部分交叉密生大枝,而对其余部分不行细剪,以免修剪过重影响产量。对剪除大枝所形成的伤口,要剔平后用杀菌剂涂抹消毒,再包以黑色塑料膜,以促其愈合,效果较涂保护剂为好。
苗木定干后,主干上保留5~6个枝条,选其中3个为主枝,其余为辅养枝,培养成基枝结果,以加速树冠形成,密生后再逐年疏除。幼树冬剪宜轻,并注意拉枝扩大基角削弱生长势。夏剪应重视疏枝、扭梢、摘心和剪梢工作,促进花芽形成和分枝。梅树有上强下弱特性,冬剪时上部以疏为主,中、下部适当短剪;长放与回缩结合,培养预备枝,形成可持续结果的树体结构。
6.保花促果
梅开花早,容易落花落果而减产。因此,保花促果提高坐果率是保证梅丰产稳产的关键。
(1)自花不孕
应配置授粉树,如缺少授粉树,应高接授粉品种或花期临时采集授粉品种的花枝进行插罐,亦可在六成开花至盛花期用棉棒在晴天中午进行人工授粉,短果枝授2~3花,中果枝授5~6花。
(2)花期低温、阴雨和花后低温
这是梅产量不稳的主要原因,可选用迟开花的品种,选择小气候良好的地点建园,设立防风林,进行人工授粉。花后遇低温,进行熏烟防霜。花期喷防落素、GA3、尿素、硼砂等亦可提高坐果率。
(3)花器不完全
加强上年栽培管理,特别在停梢后加强病虫防治和肥水使用,以延迟落叶、加强光合作用,增加贮藏营养。
(4)花量过多
花量过多,易造成大量落花和第1次落果,应进行合理修剪,减少花量。
(5)缺乏昆虫传粉
注意农药使用,开花期放养蜜蜂。对第二次和以后落果,应加强上年管理,合理修剪、施肥、排水、疏果、防病虫,协调当年梢果矛盾。
7.果实采收
梅果要根据用途决定采收适期,宜分2~3次采收,既可提高产量品质,又有利于树体恢复,采收宜避雨天、雨后或露水未干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