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杉属(Taxus Linn.)

红豆杉属(Taxus Linn.)

乔木或灌木;树皮鳞片状,褐红色;冬芽有覆瓦状排列的鳞片;叶线形,2列,背面淡绿色或淡黄色,无树脂管;球花小,单生于叶腋内;雄球花为具柄、基部有鳞片的头状花序,有雄蕊6~14枚,盾状,每一雄蕊有花药4~9个;雌球花有一个顶生的胚珠,基部托以盘状珠托,下部有苞片数枚;花后珠托发育成杯状、肉质的假种皮,半包围着种子或为盘状膜质的种托承托着种子;种子坚果状。

本属约11种,分布于北半球。我国有4种1变种。攀西地区产2种1变种。

红豆杉属分种检索表

1.叶质地薄,披针叶条形或条状披针形,常弯镰状,中上部渐窄,先端渐尖,干后边缘向下卷曲或微卷曲,下面中脉带上有密生均匀而微小的圆形角质乳头状突起点。 …………………………………………………………1.云南红豆杉

1.叶质地厚,边缘不卷曲或微卷曲。

2.叶较短,条形,宽2~4cm,先端具微急尖或急尖头,边缘微卷曲或不卷曲,下面中脉带上密生均匀而微小圆形角质乳头状突起点,其色泽与气孔带相同;种子多呈卵圆形,稀倒卵形。 ……………………………………2a.红豆杉

2.叶较宽长,宽3~4.5cm,先端通常渐尖,边缘不卷曲,下面中脉带的色泽与气孔带不同,其上无角质乳头状突起点,或与气孔带相邻的中脉带两边有1至数行或成片状分布的角质乳头状突起点;种子多成倒卵圆形,稀柱状矩圆形。 …………………………………………………………………2b.南方红豆杉

1.云南红豆杉

别名:西南红豆杉、紫杉、神木。

学名:Taxus yunnanensis Cheng et L. K. Fu.物候期:花期3~4月,果期翌年8~10月。

生态习性:生境在荫坡、半荫坡的中山、亚高山缓坡、沟谷、溪流两岸暗针叶林、中山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中散生或块状生长,常成为下层乔木。

分布:凉山州木里、盐源、西昌等县市。在木里见于海拔3100~3450m处,在盐源碧基见于海拔3350m处,在西昌螺髻山可分布至海拔2700m,常散生于山谷、沟边或与针阔叶树混生。

用途:肉质假种皮味甜可食。云南红豆杉材质优良,可用于建筑、家具、器具等,其提取物紫杉醇有抗癌作用。

2a.红豆杉

别名:紫柏、血柏、观音杉、榧子木、红杉、红豆树、格姑楚明列(彝名)。

学名:Taxus chinensis (Pilger) Rehd.

物候期:花期4~5月,种熟期10~11月。

生态习性:喜生海拔2200~2700m左右的针、阔叶树混交林下或针叶树混交林下。性耐荫蔽,喜湿润多雨的温凉气候,在湿润而富含有机质的森林黄棕壤及灰化黄棕壤上生长良好,在多岩石的瘠薄土上也能生长。要求土壤pH值在5.5~7.0。

分布:凉山州美姑、雷波等县。

用途:肉质假种皮味甜可食,常食能增强肌体免疫力。南方红豆杉为世界珍稀濒危树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其综合利用价值高,被人们誉为“植物黄金”。科学家研究发现:从红豆杉中提取的紫杉醇可以作为抗癌药物。

2b.南方红豆杉

别名:美丽红豆杉、南方紫杉、杉公子、杉巴公、红叶水杉。

学 名:Taxus chinensis (Pilger) Rehd. var .mairei (Lemée et Lévl.)Cheng et L. K. Fu.

物候期:花期3~6月,果期9~11月。

生态习性:常分布于海拔1000~1800m以下山林中。南方红豆杉是我国亚热带至暖温带特有成分之一,耐荫树种,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及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在阔叶林中常有分布。对气候适应力较强,年均温11~16℃,最低极值可达-11℃。不耐干旱瘠薄,不耐低洼积水,要求肥力较高的黄壤、黄棕壤(酸性、微酸性土壤)。南方红豆杉具有较强的萌芽能力,树干上多见萌芽小枝,但生长比较缓慢。很少有病虫害,生长缓慢,寿命长。

分布:凉山州的西昌、美姑、会理、米易等县市。

用途:假种皮味甜可食,种子含油量高,可供制肥皂及润滑油,也入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为优良珍贵树种。树皮中含的紫杉醇有抗癌性。边材黄白色,心材赤红,质坚硬,纹理致密,形象美观,不翘不裂,耐腐力强。可供建筑、高级家具、室内装修、车辆、铅笔杆等用。

被子植物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DICOTYLEDONE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