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属(Musa L.)
多年生丛生草本,具根茎,多次结实。假茎全由叶鞘紧密层层重叠而组成,基部不膨大或稍膨大,但绝不十分膨大呈坛状;真茎在开花前短小。叶大型,叶片长圆形,叶柄伸长,且在下部增大成一抱茎的叶鞘。花序直立、下垂或半下垂,但不直接生于假茎上密集如球穗状;苞片扁平或具槽,芽时旋转或多少覆瓦状排列,绿、褐、红、暗紫色或黄色,通常脱落,每一苞片内有花1或2列,下部苞片内的花在功能上为雌花,但偶有两性花上部苞片内的花为雄花,但有时在栽培或半栽培的类型中,其各苞片上的花均为不孕。合生花被片管状,先端具5(3+2)齿,二侧齿先端具钩、角或其他附属物或无任何附属物;离生花被片与合生花被片对生;雄蕊5;子房下位,3室。浆果伸长,肉质,有多数种子,但在单性结果类型中为例外;种子近球形、双凸镜形或形状不规则。
本属约40种,主产亚洲东南部。我国连栽培种在内有10余种,攀西地区原产2种1变种。
芭蕉属分种检索表
1.花序苞片外面紫色或紫黑色。
2.浆果几圆柱形,长10~13cm,直径4.4cm,果熟时深紫色,果柄长3.5~4.5cm。 ……………………………………………………………1.野芭蕉
2.浆果长倒卵状或椭圆状,长7~9.5cm,直径3.7~6.3cm,果熟时上部绿色,下部黄绿色,果柄长约1cm。 ……………………………2.德昌野芭蕉
1.花序苞片外面淡黄色、黄绿色。 …………………………3.雷波野芭蕉
1.野芭蕉
学名:Musa wilsonii Tutch.
形态特征:植株高6~12m,无蜡粉。假茎胸径15~25cm,淡黄色,带紫褐色斑块。叶片长圆形,长1.8~2.5m,宽60~80cm,基部心形,叶脉于基部弯成心形;叶柄细而长,有张开的窄翼,长40~60cm。花序下垂,序轴无毛;苞片外面紫黑色,被白粉,内面浅土黄色,每苞片内有花2列;花被片淡黄色,离生花被片倒卵状长圆形,先端具小尖头,合生花被片长为离生花被片的2倍或以上,先端3齿裂,中裂片两侧具小裂片。浆果几圆柱形,长10~13cm,直径4.4cm,果身直,成熟时灰深紫色,果柄长3.5~4.5cm,深绿色,密被白色短毛,果内几乎全是种子。
生态习性:生于海拔1000~1100m的山坡或地边。
分布:凉山州金阳、雷波等县。
用途:果食用或作培育新品种的育种材料,茎作饲料,花、假茎、根头做菜或当饭吃,假茎亦可作猪饲料。全株尚可入药。
2.德昌野芭蕉
别名:野芭蕉。
学名:Musa dechangensis J. L. Liu et M. G. Liu.
形态特征:高大草本,高5 m以上,全株秃净,胸高直径可达16cm,绿色、黄绿色或绿褐色,外被蜡粉。叶长矩形,长1.56~2.4m,宽达76cm,正面深绿色,背面绿色或黄绿色,先端截形,基部心形,不对称,主脉下面黄绿色、紫绿色或紫色;叶柄长0.59~1.2m,连同部分主脉被蜡粉,基部抱茎处的边缘干膜质。花序长卵形,下垂,连同花序轴长达1.3m;苞片肉质,卵状长椭圆形,长15~26cm,宽9~13.7cm,外面紫色被蜡粉,内面淡紫色,萎蔫后具皱纹,顶端钝或圆,开放后不反卷或有时反卷,宿存或脱落;每苞片内有花2列,13~8朵,两性;合生花被片上部金黄色,下部淡黄色,长矩形或卵状长矩形,长3.3~3.7cm,宽约1cm,先端具不等大的3~5裂,边缘膜质透明,和顶端常背卷,中裂片与两侧裂片背面顶端具角刺,离生花被片和合生花被片对生,无色,膜质透明,阔卵形或近圆形,长1.4~1.7cm,宽1.5~1.7cm,先端微凹缺或近圆形,具小尖头,其顶端具明显2齿或单一,基部微呈心形或近截形,雄蕊(3)4~5枚,花丝淡黄色,长1.6~1.9cm,花药黄白色,2室,条状披针形,长2~2.3cm,基部箭形,纵裂,子房乳白色,长倒卵状柱形,具不明显4棱,长1~1.2cm,花柱柱状,略呈3棱,长2.9~3.2cm,柱头2或3裂,不等长。浆果肉质,长倒卵状或椭圆状,长7~9.5cm,宽3.7~6.3cm,上部绿色,下部黄绿色,具3~5棱,果柄长约1cm。种子15~35个,硬骨质,黑色无光泽,不规则多棱形,具小凸起,种脐大。
物候期:花期10~12月,果期11~12月。
生态习性:生于海拔1000~1500 m的山沟、路边、林中,或种植于房前屋后。
分布:攀枝花市米易县及凉山州德昌、盐源等县。
用途:培育新芭蕉品种的育种材料;植株高大、株形优美,可在城镇、企事业单位、庭园等种植,供绿化和观赏;喂猪,为优良野生绿色饲料。
3.雷波野芭蕉
学名:Musa luteola J. L. Liuvar. leiboensis J. L. Liu et Q. Luo.
形态特征:新变种与芭蕉属其他种类的主要区别在于苞片淡黄色、黄绿色。与原变种黄色野芭蕉(MusaluteolaJ.L.Liu)主要区别在于子房具5~9钝状棱角;浆果较大,长(6.7)8.5~11.9cm,宽5~7.2cm,具5~9钝状棱角,果柄较长,长1~1.5cm。
物候期:花期5~7月,果期8~10月。
生态习性:生于海拔787~850m的山沟内或崖壁上。
分布:雷波西宁。
用途:可为芭蕉育种的新材料;植株高大、株形优美,可在城镇、企事业单位、庭园等种植,供绿化和观赏;喂猪,为优良野生绿色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