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椇属(Hovenia Thunb.)

(二)枳椇属(Hovenia Thunb.)

落叶灌木或乔木;叶互生,具长柄,基部3脉;花两性,组成腋生或顶生的聚伞花序;萼片、花瓣和雄蕊均5枚;花盘下部与萼管合生,上部分离;子房上位,3室;果球形,不开裂,生于肉质、扭曲的花序柄上,其大如豆,有种子3颗,外果皮革质,与膜质的内果皮分离。

本属有3种2变种。中国3种均产。攀西地区产1种。

枳椇

别名:拐枣、鸡爪树、万字果、南枳椇。

学名:Hovenia acerba Lindl.

形态特征:高大乔木,高10~25m;小枝褐色或黑紫色,被棕褐色短柔毛或无毛,有明显白色的皮孔。叶互生,厚纸质至纸质,宽卵形、椭圆状卵形或心形,长8~17cm,宽6~12cm,顶端长渐尖或短渐尖,基部截形或心形,稀近圆形或阔楔形,边缘常具整齐浅而钝的细锯齿,上部或近顶端的叶有不明显的齿,稀近全缘,上面无毛,下面沿脉或脉腋常被短柔毛或无毛,叶柄长2~5cm,无毛。二歧式聚伞圆锥花序,顶生和腋生,被棕色短柔毛;花两性,直径5~6.5mm;萼片具网状脉或纵条纹,无毛,长1.9~2.2 mm,宽1.3~2mm;花瓣椭圆状匙形,长2~2.2mm,宽1.6~2 mm,具短爪;花盘被柔;花柱半裂,稀浅裂或深裂,长1.7~2.1mm,无毛。浆果状核果近球形,直径5~6.6mm,无毛,成熟时黄褐色或棕褐色;果序轴明显膨大;种子暗褐色或黑紫色,直径3.2~4.5mm。

物候期:花期5~7月,果期8~10月。

生态习性:为阳性树种,生于海拔2000 m以下向阳山坡、山谷、沟边及路旁。

分布:攀枝花市及凉山州金阳、雷波、越西、甘洛、普格、会理、会东、盐源、木里等县以及安宁河流域各县市。

用途:果柄含多量葡萄糖和苹果酸钾,经霜后甜,可生食、酿酒、制醋和熬糖,俗称“拐枣”。具有很高的食疗作用:枳椇子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有机酸,既能扩充人体的血容量,又能解酒毒,故有醒酒安神的作用;枳椇子含有大量水分、葡萄糖、有机盐、脂类物质,具有促进尿液排泄、加速肠道蠕动等作用,故能“通利二便”;枳椇子中含有大量的钙和枳椇子皂苷,具有中枢抑制作用,能够抗惊厥,防止手足抽搐痉挛,可用来治疗风湿痹痛麻木之症;枳椇子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蔗糖、果糖、有机酸、无机盐、维生素等,能生津止渴,清热除烦,并能给人体补充养分,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近年来研究发现,枳椇子中含有麦草碱、β-咔啉及枳椇甙C、D、G、H和鼠李碱等,具有抗脂质过氧化和降低血压等作用。木材细致坚硬,为建筑和制细木工用具的良好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