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蔡金腾,吴翔.刺梨、金樱子、火棘果实的特性及营养成分的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1998,2(1):47-50.

[2]蔡金腾,朱庆刚.鲜刺梨果汁饮料的加工[J].中外技术情报,1996(11):47-48.

[3]曹亚玲,何永华,李朝銮.蔷薇属38个野生种果实的维生素含量及其与分组的关系[J].植物学报,1996,38(10):822-827.

[4]陈迪新.胡颓子的应用价值及其关键栽培技术[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8(4):93-94.

[5]陈凤芝.乔木状沙拐枣育苗造林技术要点[J].新疆林业,2007(5):31-32.

[6]陈建白.余甘子的食品功能性及产品开发[J].云南热带科技,2000,23(3):20-22.

[7]陈晓兰,董秀.余甘子在食品和保健品中的应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7(6):51-53.

[8]陈新.川渝地区胡颓子属药用植物资源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2):40-42.

[9]陈瑛,鲁周民,李志西.火棘果汁饮料生产工艺及生产过程中HACCP质量控制研究[J].食品科学,2007,28(8):598-601.

[10]陈智毅,刘学铭,吴继军,等.余甘子加工利用研究进展[J].中国南方果树,2004(2):59-61.

[11]谌晓芳.冕宁县野生桑种质资源现状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2):14170-14171.

[12]代娟,李玉峰,唐洁,等.营养型猕猴桃果醋及果醋饮料的开发[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27(5):100-102.

[13]戴宝合.野生植物资源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14]杜经颖.沙棘的繁育技术及在园林工程中的运用[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9(8):32-33.

[15]杜琨,王宪伟.火棘果酒的研制[J].食品工业,2005(4):23-24.

[16]端木炘.中国悬钩子属资源综合利用[J].林产化工通讯,1994(6):50-52.

[17]段拥军.优质猕猴桃栽培和保鲜技术[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2006.

[18]付立新,袁芳,赵晓南,等.沙棘果汁深加工研究及应用[J].北方园艺,2001(1):31-32.

[19]高学玲,汪维云.胡颓子果汁饮料加工工艺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1,20(5):40-42.

[20]顾姻.悬钩子属植物资源及其利用[J].植物资源与环境,1992,1(2):50-60.

[21]郭守军,杨永利,章斌,等.番石榴保健果冻的研制[J].食品科技,2002,37(5):82-86.

[22]郭卫芸,马兆瑞,杨公明,等.桑葚发酵酒的工艺研究[J].酿酒,2005,32(1):80-82.

[23]韩维栋,高秀梅.四照花鲜果营养成分测定报告[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3,13(3):311-313.

[24]郝利平.园艺产品储藏加工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25]何飞,刘兴良,王金锡,等.四川野生果树资源种类、地理分布及其开发利用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04(1):61-66.

[26]何金兰,肖开恩,康丽茹,等.番石榴果汁饮料加工技术[J].热带作物学报,2004,25(2):20-23.

[27]何伟平,朱晓韵.刺梨的生物活性成分及食品开发研究进展[J].广西轻工业,2011(11):1-3.

[28]何永华,曹亚玲,李朝鉴.我国22种野生蔷薇果实主要经济性状及重要维生素含量[J].园艺学报,1994,21(2):158-164.

[29]河北农业大学.果树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

[30]胡丰林.中国胡颓子属植物利用价值的初步分析[J].生物学杂志,1996(4):30-32.

[31]华南农业大学.果树栽培学各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32]黄青林.余甘子种子育苗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2006(5):64-65.

[33]黄山市,邵可满.枳椇人工栽培与开发利用[J].安徽林业,2003(2):15.

[34]贾敏如,李星炜.中国民族药志要[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

[35]冷华昌,端木炘.中国蔷薇属果实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综合利用[J].林产化工通讯,1994(1):52-53.

[36]李枫,刘友贤,高林.火棘栽培技术及开发利用[J].陕西农业科学,2007(1):170-171.

[37]李家军.浅析火棘的价值[J].云南农业,2005(12):10.

[38]李洁维,毛世忠,梁木源,等.猕猴桃属植物果实营养成分的研究[J].广西植物,1995,15(4):377-382.

[39]李维林,贺善安,顾姻.中国悬钩子属植物的利用价值概述[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0,18(3):237-243.

[40]李向前,陆亚娟,孙瑶,等.榛子的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2010(9):110.

[41]李中岳.刺梨的栽培与加工技术[J].实用技术,1992(6):8-10.

[42]梁守义,臧艳芬,张小苹.山楂芽外植体培养及试管苗栽培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1988,3(2):94-99.

[43]刘炳山.浅谈山楂的栽培与管理[J].中国园艺文摘,2010(9):171-172.

[44]刘春梅,代亨燕,苏晓光,等,刺梨果醋饮料的研制[J].中国酿造,1999,(10):155-157.

[45]刘冬.余甘子清汁饮料加工工艺研究[J].食品与机械,2007(4):136-139.

[46]刘建林,罗强,赵丽华,等.四川攀西种子植物:第2卷[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47]刘建林,刘鸣岗.四川芭蕉属一新种[J].云南植物研究,1987,(9)2:163-165.

[48]刘建林,孟秀祥,冯金朝,等.四川攀西种子植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9]刘建林,夏明忠,罗强,等.中国四川芭蕉属(芭蕉科)一新变种——雷波野芭蕉[J].果树学报,2012,29(2):223-224.

[50]刘君,贾巍,王智勇.酸角饮料的开发研制初探[J].试验报告与理论研究,2007(3):29-32.

[51]刘孟军.中国野生果树[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52]刘勇,刘贤旺,范崔生.野木瓜属药用植物资源及开发价值[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5):41-42.

[53]鲁国民,王照利,江海清.火棘饮综合加工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1995(2):29-30.

[54]吕长鑫.桑葚营养保健酸奶加工技术研究[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2(11):49-50.

[55]吕荣欣.余甘子果实的加工工艺及其应用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1990(2):50-52.

[56]罗强,刘建林,蔡光泽,等.金沙江中游地区山茶组4居群植物形态及花粉特征观察及其分类讨论[J].广西植物,2012(3):285-293.

[57]罗强,刘建林,蔡光泽.中国栘属一新种——长爪栘[J].植物研究,2011(4):389-391.

[58]罗强,刘建林.雷波县猕猴桃属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9):829-830.

[59]罗强,刘建林.攀西地区猕猴桃属植物资源[J].江苏农业科学,2009(4):373-375.

[60]罗强,刘建林.攀西地区野生水果资源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2009(3):6-12.

[61]罗强,姚昕,涂勇,等.攀西地区蔷薇属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价值[J].西昌学院学报,2012(3):1-4.

[62]罗强.猕猴桃属一新变种——凉山猕猴桃[J].西昌学院学报,2010(2):1-2.

[63]罗强.攀西地区悬钩子属植物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1659-1661.

[64]罗祖友,李永刚.猕猴桃果脯工艺的探讨[J].食品研究与开发(增刊),2001,22:28-30.

[65]莫礼平,吴尉.番石榴高产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08,25(10):116.

[66]潘天春,李佩华,梁剑,等.攀西地区荚蒾属植物资源[J].南方农业,2013,7(3):1-5.

[67]潘天春,李佩华,梁剑,等.攀西地区野生果树资源调查[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3):65-70.

[68]潘天春,罗强,罗献清.四川苹果属一新变种——大花丽江山荆子[J].西昌学院学报,2013,27(2):5-6.

[69]潘天春,罗强.三种猕猴桃属植物形态特征补充[J].西昌学院学报,2013,27(1):5-6.

[70]潘天春.攀西地区野生苹果属植物资源[J].南方农业,2013,7(6):7-10.

[71]潘天春.攀西地区野生樱属植物资源[J].技术与市场,2013,20(6):227-228.

[72]潘天春.四川攀西地区小檗属植物资源及利用价值[J].技术与市场,2013,20(5):314-315.

[73]秦文,吴卫国,姚昕.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学[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7.

[74]任秋萍,邢柱东,张演义.水果珍品——刺梨[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3(10):31.

[75]任迎虹.桑树快速丰产栽培技术[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2006.

[76]邵金良,黎其万,刘宏程,等.酸角保健软糖的加工工艺技术研究[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9(2),201-205.

[77]宋永民,刘代成.刺梨果酒制作工艺的优化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8,(3):109-112.

[78]孙长清,邵小明.悬钩子属植物的开发利用概述[J].广西植物,2004,24(6):578-582.

[79]孙翠焕,王淑华,王洪奇,等.沙棘果酒发酵工艺研究[J].沙棘,2000,13(3):30-34.

[80]孙冬伟,常颖.杂交榛子繁育栽培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02(9):21-22.

[81]唐卿雁,林奇,李永平.野生番石榴果醋[J].食品工业科技,2012,33(7):211-216.

[82]唐宇,刘建林,吉牛拉惹.罗晃子及其栽培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02(12):7-8.

[83]田成,易汪雪,罗祖友.火棘果酱的研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9,30(9):11-113.

[84]田建保,戴桂林.山西野生果树[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85]涂国云,刘利花.刺梨的营养成分及保健药用[J].中国林副特产,2006(1):68-70.

[86]涂国云,刘利花.刺梨的营养成分及保健药用[J].中国林副特产,2006(1):69-70.

[87]王岚.核桃丰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6):18-19.

[88]王莉嫦.番石榴饮料的研制[J].食品工业科技,2008(3):160-161.

[89]王文光,孔楠,袁唯.余甘子的功能成分及其综合利用[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12):20-22.

[90]王文祥.黄连木高产栽培技术[J].陕西林业科技,2011(3):97-98.

[91]王莹.功能型桑葚清汁饮料的研制[J].北方园艺,2008(10):187-188.

[92]王永华.食品分析[M].第2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93]韦霄,韦记青,蒋运生,等.广西野生果树资源调查研究[J].广西植物,2005,25(4):314-320.

[94]温靖,徐玉娟,肖更生,等.番石榴果实的营养价值和药理作用及其加工利用[J].农产品加工,2009(6):11-13.

[95]吴志敏,李镇魁,冯志坚,等.广东野生水果植物资源[J].广西植物,1996,16(4):308-316.

[96]谢红江,陈栋,李靖,等.凉山州木里县野生果树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J].西南农业学报,2010(4):1230-1233.

[97]谢开明,孙芝和,肖千文.凉山州经济树木图志[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

[98]徐坤,肖诗明,花旭斌.野生刺梨果脯的研制[J].四川轻化工学院学报,2002,15(2):70-72.

[99]徐清萍,朱广存.野生猕猴桃酒发酵工艺研究[J].酿酒科技,2010(10):79-81.

[100]许天全.华中地区野生果树资源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3,4:161.

[101]许文江,林清洪,林杰.番石榴原浆及饮料生产工艺研究[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6,35(4):62.

[102]严俊华,罗敬萍.金沙江干热河谷雨养栽培余甘子的栽培技术[J].云南热作科技,2000(23):4-23.

[103]杨胜远,陈楷,叶丹红,等.番石榴果酒的酿制工艺[J].食品科技,2011,36(10):62-66.

[104]姚德生.悬钩子属植物亟待开发利用[J].中国水土保持,1987(12):34-35.

[105]姚茂君,李加兴,张永康,等.猕猴桃果汁饮料生产相关工艺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0(1):82-84.

[106]姚昕,涂勇.不同热处理方式对青枣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研究[J].食品与机械,2007(3):109-111.

[107]姚昕,涂勇.低温对青枣果实贮藏及采后生理特性的影响[J].北方园艺,2008(4):262-264.

[108]姚昕,涂勇.壳聚糖涂膜对人参果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2,(12):56-58.

[109]姚昕,涂勇.热处理对青枣货架期品质的影响[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7(1):10-11.

[110]姚昕,涂勇.优化雪莲果烫漂护色条件的研究[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0(11):24-25.

[111]姚昕,涂勇.正交试验优化雪莲果打浆护色条件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2010(3):34-35.

[112]姚昕.果品加工技术[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2009.

[113]姚昕.魔芋葡甘聚糖在青枣贮藏保鲜中的应用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1(5):150-153.

[114]姚昕.雪莲果软糖的研制[J].江苏农业科学,2011,39(5):376-378.

[115]叶萌,蒲彪,张建,等.四川悬钩子属植物资源调查分析[J].林业科技开发,2005,19(5).

[116]于辉,陈嘉静.混浊型番石榴果汁饮料的生产工艺[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2,33(6):98-102.

[117]于辉,钟显昌.番石榴果酒的研制[J].中国酿造,2008,(13):98-100.

[118]张福平,张秋.野果胡颓子的开发利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5,26(6):181-183.

[119]张海洋,徐秀芳,张菊芬.龙葵的营养成分及其开发利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4(1):44-46.

[120]张利,李芃,曾里,等.低糖桑葚果脯加工工艺研究[J].食品科技,2009,34(1):42-45.

[121]张敏,王天生,朱继信,等.不同加工工艺对余甘果脯品质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00,28(2):41-43.

[122]张敏.余甘果酒酿制工艺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2,23(10):65-68.

[123]张爽,马波,李娜,等.山地猕猴桃建园及栽植[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8(6):47-48.

[124]张晓芹.火棘的应用与繁殖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07(11):148.

[125]张瑜瑶,许长照.野蔷薇含服液治疗中老年口腔黏膜病73例[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17(2):126-127.

[126]张志强,杨清香,孙来华.桑葚的开发及利用现状[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9(2):65-69.

[127]章继华.我国银杏科研进展及其资源开发展望[J].农牧情报研究,1992(6):36.

[128]章银柯,江燕,朱炜.我国蔷薇属植物资源及其园林应用前景[J].种子,2009,28(8):68-70.

[129]赵贤龙.山楂栽培与管理技术[J].林业科技,2010(4):31-32.

[130]郑仕宏,周文化.刺梨果汁榨汁工艺中护色的研究[J].经济林研究,2005,23(2):30-32.

[131]郑毅,伍斌,邓建梅,等.番石榴风味果糕的加工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1):88-92.

[132]郑元福,郑荣章,郭彩华.余甘果汁饮料生产工艺研究[J].厦门水产学院学报,1996,18(1):71-76.

[133]中国药材公司.中国中药资源志要[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134]钟思强,黄树长.番石榴的营养价值及其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南方果树,2008(1):41-43.

[135]仲山民,田荆祥.悬钩子果实的营养成分分析[J].浙江林学院学报,1993,10(4):485-489.

[136]周建华,魏玉伟.桑葚儿童保健果冻的研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2,33(5):83-85.

[137]周文斌,王崇均.火棘果酒生产工艺研究[J].食品科学,2009,30(4):81-84.

[138]朱新鹏,沈大刚.猕猴桃脆片生产工艺[J].林业科技开发,2004,8(3):68.

[139]朱新鹏.火棘的加工利用[J].中国林副特产,2000(4):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