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李属(padus Mill.)
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分枝较多;冬芽卵圆形,具有数枚覆瓦状排列鳞片。叶片在芽中呈对折状,单叶互生,具齿稀全缘;叶柄通常在顶端有2个腺体或在叶片基部边缘上具2个腺体;托叶早落。花多数,成总状花序,基部有叶或无叶,生于当年生小枝顶端;苞片早落;萼筒钟状,裂片5,花瓣5,白色,先端通常啮蚀状,雄蕊10至多数;雌蕊1,周位花,子房上位,心皮1,具有2个胚珠,柱头平。核果卵球形,外面无纵沟,中果皮骨质,成熟时具有1个种子,子叶肥厚。
本属20余种,主要分布于北温带,中国14种。攀西地区产6种,其中稠李和灰叶稠李果实可食。
1.灰叶稠李
别名:灰叶稠梨、上沟樱。
学名:Padus grayana (Maxim.) Schneid.
形态特征:落叶小乔木。叶片卵状长圆形或长圆形,长4~12cm,宽1.8~4cm,先端长渐尖或尾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有尖锐锯齿或缺刻状锯齿;托叶膜质,线形,早落。总状花序具多花,长8~10cm,基部有2~4(5)叶,叶片与枝生叶同形,通常较小;花梗长2~4mm,总花梗和花梗通常无毛;花直径不到1cm;萼筒钟状,比萼片长近2倍;萼片长三角状卵形,先端急尖,边缘有细齿;萼筒和萼片外面无毛,内面有疏柔毛;花瓣白色,长圆倒卵形,先端2/3部分啮蚀状,基部楔形,有短爪;雄蕊20~32,花丝长短不等,排成紧密不规则2轮,长花丝比花瓣稍长,花盘圆盘状;雌蕊1,心皮无毛,柱头盘状,花柱长,通常伸出雄蕊和花瓣之外,有时与雄蕊近等长。核果卵球形,顶端短尖,直径6~7mm,黑褐色,光滑;果梗长6~9mm,无毛;萼片脱落。
物候期:花期4~5月,果期9~10月。
生态习性:喜光也耐阴,抗寒力较强,怕积水涝洼,不耐干旱瘠薄,在湿润肥沃的砂质壤土上生长良好,萌蘖力强,病虫害少。生于海拔1000~3000m的沟谷、山坡、杂灌木林地。
分布:攀枝花市及凉山州宁南、德昌、普格、喜德、冕宁、越西、布拖、美姑等县。
用途:果实食用,可盐腌。根可作染料;木质坚硬、红色,供制家具和细木工用。
2.稠李
别名:臭耳子、臭李子。
学名:Padus racemosa (Lam.) Gilib.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可达15 m。叶片椭圆形、长圆形或长圆倒卵形,长4~10cm,宽2~4.5cm,先端尾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边缘有不规则锐锯齿,顶端两侧各具1腺体;托叶膜质,线形,早落。总状花序具有多花,长7~10cm,基部通常有2~3叶,叶片与枝生叶同形,通常较小;花梗长1~1.5(2.4)cm,总花梗和花梗通常无毛;花直径1~1.6cm;萼筒钟状,比萼片稍长;萼片三角状卵形,先端急尖或圆钝,边有带腺细锯齿;花瓣白色,长圆形,先端波状,基部楔形,有短爪,比雄蕊长近1倍;雄蕊多数,花丝长短不等,排成紧密不规则2轮;雌蕊1,心皮无毛,柱头盘状,花柱比长雄蕊短近1倍。核果卵球形,顶端有尖头,直径8~10mm,红褐色至黑色,光滑,果梗无毛;萼片脱落。
物候期:花期4~5月,果期5~10月。
生态习性:生于海拔880~2500m的灌木丛、林下、溪边。
分布:凉山州越西等县。
用途:果实味甜,肉多、汁多,可食或做汁液饮料;嫁接同属的李、杏等栽培品。种极易成活,并且有连年开盛花、果实丰产的特点。植株可在庭园种植,供绿化和观赏。叶供药用,具有镇咳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