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儿茶属(Berchemia Neck.)

(一)勾儿茶属(Berchemia Neck.)

直立或攀援灌木;叶互生,全缘,背脉明显;花两性或杂性,簇生或组成聚伞花序,再排成顶生的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式;花萼、花瓣和雄蕊5;子房半藏于花盘内,2室,每室有胚珠1颗;果为一球形或长椭圆形的核果,基部为宿存的萼管所包围。

本属约31种,除北美洲和法属新喀里多尼亚各有1种外,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至东南部温带和热带地区。我国有18种6变种,主要集中于西南、华南、中南及华东地区。攀西地区产8种,其中云南勾儿茶果味甜可食。

云南勾儿茶

别名:黄鳝藤、鸭公藤。

学名:Berchemia yunnanensis Y. L. Chen et P. K. Chou.

形态特征:藤状灌木,高2.5~5 m;小枝平展,淡黄绿色,老枝黄褐色,无毛。叶纸质,卵状椭圆形、矩圆状椭圆形或卵形,长2.5~6cm,宽1.5~3cm,顶端锐尖,稀钝,具小尖头,基部圆形,稀阔楔形,两面无毛,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干时常变黄色,侧脉每边8~12条,两面凸起;叶柄长7~13mm,无毛;托叶膜质,披针形。花黄色,无毛,通常数个簇生,近无总梗或有短总梗,排成聚伞总状或窄聚伞圆锥花序,花序常生于具叶的侧枝顶端,长2~5cm,花梗长3~4mm,无毛;花芽卵球形,顶端钝或锐尖,长宽相等;萼片三角形,顶端锐尖或短渐尖;花瓣倒卵形,顶端钝;雄蕊稍短于花瓣。核果圆柱形,长6~9mm,直径4~5mm,顶端钝而无小尖头,成熟时红色,后黑色,有甜味,基部宿存的花盘皿状;果梗长4~5mm。

物候期:花期6~8月,果期翌年4~5月。

生态习性:生于海拔1400~3200m的灌木丛中或林下。

分布:攀枝花市及凉山州西昌、德昌、冕宁、盐源、木里、会东、会理、布拖、普格、金阳、越西等县市。

用途:果实可食用;根、叶供药用,具有清热除湿、拔毒生肌、补虚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