榛属(Corylus L. )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互生,有不规则重锯齿或缺裂;花单性同株,无花瓣,先叶开放;雄花序为圆柱状、下垂的柔荑花序,具多数、覆瓦状排列的苞片,每一苞片内有2叉状的雄蕊4~8枚;雌花包藏于一总苞内,仅花柱突出;子房室有胚珠1颗,很少2颗;果单生或簇生成头状,坚果包藏于钟状或管状的总苞内,总苞上部裂片为针刺状、叶状或连成管状。本属植物的种子含油丰富,东北、华北地区用作油料植物;坚果为北方常见的干果之一,供食用。
本属约20种,分布于亚洲、欧洲及北美洲;我国有7种3变种,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攀西地区产4种2变种。
榛属分种检索表
1.果苞钟状,其裂片全部硬化为分叉的针刺状,花药紫红色。
2.叶矩圆形、倒卵状矩圆形,果苞背面无或偶有刺状腺体。 ……1a.刺榛
2.叶宽倒卵形或宽椭圆形,果苞背面具或疏或密的刺状腺体。……………
………………………………………………………………………1b.藏刺榛
1.果苞钟状或管状,裂片不硬化;花药黄色或红色。
3.果苞管状,长于果1~3倍,果苞外面疏被短柔毛或无毛,有多数明显的纵肋,密生刺状腺体,裂片披针形,较少为三角形。 ……………………2.华榛
3.果苞钟状,与果径等长或稍长于果,但长不超过果的1倍。
4.小枝、叶柄、叶片背面、果苞均密被黄色的绒毛;叶近圆形或宽卵形,边缘具不规则的锯齿;叶柄粗壮,长7~12mm;果苞通常与果等长或稍短于果。
…………………………………………………………………………………3.滇榛
4.小枝、叶柄、叶片背面、果苞均无毛或疏被长柔毛;叶卵形、矩圆形、椭圆形、宽倒卵形,很少近圆形,边缘的中部以上具浅裂或缺刻;叶柄长1~3cm;果苞长于果,极少稍短于果。
5.叶的顶端凹缺或截形、中央具突尖;花药黄色;果苞裂片的边缘全缘,很少有锯齿。 …………………………………………………………………4a.榛
5.叶的顶端尾状;花药红色;果苞裂片的边缘有锯齿,很少全缘。………
…………………………………………………………………………4b.川榛
1a.刺榛
别名:滇刺榛、山板栗、刺栗。
学名:Corylus ferox Wall.
物候期:花期5月,果熟期9~10月。
生态习性:适应性强,耐干旱,抗火,幼苗稍耐荫,成长后喜光。常生于海拔1400~3000m的阔叶林中及稀疏的针叶林下。
分布:攀枝花市及凉山州内的西昌、德昌、会理、会东、宁南、盐源、木里、普格、美姑等县市。
用途:种子可作干果食用,又可榨油,供制肥皂、蜡烛及化妆品,也可食用;树皮、果苞、叶等可提取栲胶;还可作观赏植物栽培。
1b.藏刺榛
别名:西藏榛树、猴板栗、腺毛刺榛。
学名:Corylus ferox Wall. var. thibetica (Batal. ) Franch.
形态特征:与原变种区别为叶为宽椭圆形、倒卵形或阔倒卵形,很少矩圆形;果苞背面具或疏或密刺状腺体,针刺状裂片疏被毛至几无毛。
物候期:先叶开花,果熟期9~10月。
生态习性:幼苗耐荫,长大后喜光,也见于林荫下,并耐干旱贫瘠,抗火。在湿润山地森林黄棕壤上生长良好。常生于海拔1400~2800m阔叶林中。
分布:攀枝花市及凉山州西昌、德昌、宁南、盐源、木里、昭觉、布拖、美姑等县市。
用途:种子可作干果食用,又可榨油,供制肥皂、蜡烛及化妆品,也可食用。木材坚韧细致,为优良用材,可作果、材兼用树种栽培,也可作杂交育种材料。
2.华榛
别名:山白果、鸡栗子、榛树、榛子树。
学名:Corylus chinensis Franch.
物候期:花期4~5月,果期9~10月。
生态习性:温带性物种,阳性树种,也有一定的耐寒和耐荫性,喜湿润。
分布:攀枝花市及凉山州的冕宁、德昌、木里、美姑等县。
用途:种仁味美可食,含油率达50%。树干可作建筑、家具、地板胶合板等用,树皮可提取栲胶。华榛为我国特有的稀有珍贵树种,是榛属中罕见的大乔木,其材质优良,生长较快,为产区重要造林与干果树种。
3.滇榛
别名:猴核桃。
学名:Corylus yunnanensis A. Camus.
物候期:坚果成熟期为8~9月。
生态习性:常生于海拔1700~3050m的山坡、灌木中。滇榛喜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和湿润的气候条件,在年降水量为1000mm左右、土壤微酸性的条件下,生长发育良好。滇榛有发生根蘖的习性,自然生长为丛状或连片生长。
分布:攀枝花市及凉山州西昌、德昌、美姑、冕宁、木里、盐源等县市。
用途:坚果食用或作为食品工业的原料。树皮、果苞、叶可提取栲胶,植株保持水土能力强,可进行优选,扩大栽培,在攀西为有发展前途的木本粮油树种。
4a.榛
别名:榛子。
学名: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 ex Trautv.
物候期:花期3~4月,过期8~9月。
生态特性:喜光,阳性,生于海拔1800~3000m之间的山地、丛林间。
分布:凉山州及攀枝花各县市均有分布。
用途:榛树是果材兼用的优良树种。坚果果仁肥白而圆,有香气,含油脂量很大,吃起来特别香美,余味绵绵,因此成为最受人们欢迎的坚果类食品之一,并可榨油。
4b.川榛
别名:榛子、榛树。
学名: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 var. sutchuenensis Franch.
形态特征:与原变种榛子的主要区别特征为叶片先端短尾尖,雄花序3~7排列成总状,果苞裂片的边缘具疏齿,很少全缘;花药红色。
物候期:花期3~4月,果熟期9~10月。
生态习性:多生于海拔1100~2500m之间的溪边、林缘、灌丛中。川榛可产生根蘖,自然丛状生长。喜温暖、湿润气候,在年平均气温为11.5~17.1℃、年降水量为922~1328mm、土壤中性或微酸性、腐殖质丰富的条件下,生长发育良好。
分布:凉山州金阳、美姑、宁南、昭觉等县。
用途:种仁可供食用。榛子本身富含油脂(大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其含量为50%~77%,使所含的脂溶性维生素更易为人体所吸收,对体弱、病后虚羸、易饥饿的人都有很好的补养作用;榛子本身有一种天然的香气,具有开胃的功效,丰富的纤维素还有助消化和防治便秘的作用;叶和树皮可提取栲胶。川榛在树形和生态适应性上与广为栽培的欧洲榛子相近,是培育理想树形的良好亲本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