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属(Pinus Linn.)
常绿乔木,枝轮生。芽鳞、鳞叶(原生叶)、雄蕊、苞鳞、珠鳞及种鳞均螺旋状排列。叶两型:鳞叶单生,幼时线形;针叶1~8针一束,簇生于不发育的短枝上,每束针叶的基部为膜质叶鞘所包围,叶内具树脂道。雌雄同株,球花单性;雄球花单生新枝下部苞腋,多数聚生,雄蕊多数;雌球花1~4个(稀更多)生于新枝近顶端,具多数珠鳞及苞鳞,每珠鳞的腹面基部着生2枚倒生胚珠。球果种鳞木质,宿存,背部上方具鳞盾(即外露部分)和鳞脐;苞鳞极短小。
本属约80余种,我国有22种。攀西地区产松属植物7种,其中4种种子可食用。
1.华山松
别名:嗑松、五须松、青松、吃松、果松、特色(美姑彝名)。
学名:Pinus armandii Franch.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可达35m,胸径1~1.5m;幼枝绿色或灰绿色,平滑,老枝皮裂成方块状,固着或脱落;冬芽近圆柱形或椭圆状,褐色,微具树脂,芽鳞排列疏松。针叶五针一束,稀4或6~7针一束,长8~18cm,径1~1.5mm;横切面三角形,树脂道通常3,叶鞘早落。雄球花黄色,卵形或圆柱形,长1.2~1.5cm,基部有近10枚卵状匙形的鳞片包围。松球果圆锥状长卵圆形,长10~20cm;径5~8cm,幼时绿色,成熟时(种鳞张开)淡黄褐黄色,梗长2~5cm,微下垂;种鳞无毛,鳞片近斜方形,长3~4.5cm,宽2.5~3cm,先端圆钝或短尖,不反曲或微反曲;种子褐色至黑褐色,扁椭球形或倒卵球形,长1~1.5cm,径5~10mm,无翅或有棱脊。
物候期:花期5~6月,球果次年9~10月成熟。
生态习性:华山松为较喜光树种,在全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幼树稍耐阴;不耐严寒和湿热,但在湿润地方也可在全光下生长。在攀西地区海拔1800~2900m的地带可成为纯林。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在深厚、湿润、疏松、微酸性的森林棕壤及草甸土上生长最好,不耐盐碱土。
分布:攀枝花市及凉山州各县市均有分布。生于海拔1400~3300 m的山林中。
用途:种子生、炒、煮均可食用。松子的营养价值很高,常食松子,可以强身健体,特别对老年体弱、腰痛、便秘、眩晕、小儿生长发育迟缓均有补肾益气、养血润肠、滋补健身的作用。
2.华南五针松
学名:Pinuskwangtungensis Chun ex Tsiang.
形态特征:常绿高大乔木;一年生枝淡褐色,无毛;冬芽茶褐色。针叶5针一束,较粗短,长3.5~7cm,宽约1.5mm;树脂管2~3个,背面2个边生,腹面1个中生或缺;叶鞘早落。球果长卵圆形,通常单生,长5~14(17)cm,直径3~6(7)cm,有短柄,熟时红褐色;种鳞的鳞盾扁菱形,边缘微内曲,鳞脐顶生;种子椭圆形或倒卵形,长8~12mm,种翅长1~2cm。
物候期:花期4~5月,球果次年10月成熟。
分布:宁南等县。
生态习性:喜生于气候温湿、雨量多、土壤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及多岩石的山坡与山脊上,常与阔叶树及针叶树混生。
用途:种子生、炒、煮均可食用。华南五针松干材端直,材质优良、坚实,为中亚热带至北热带中山地区的优良造林树种,亦可提取树脂。
3.马尾松
别名:松树、爬山松。
学名:Pinus massoniana Lamb.
形态特征:高大常绿乔木;树皮红褐色,下部灰褐色,裂成不规则的鳞状块片;大枝斜展,小枝稍下垂,淡黄褐色,无毛;冬芽褐色,近圆柱形,顶端尖。针叶2针1束,偶3针1束,细柔,长10~20cm,叶缘有细锯齿;树脂脂道4~8个,边生;叶鞘宿存。雄球花多数,淡红褐色,穗状,生于新稍近顶端;雌球花单生或2~5个聚生于新枝近顶端,淡紫红色;球果卵形或卵状圆锥形,长4~7cm,径2.5~4cm,成熟时栗褐色,种鳞近矩圆状倒卵形,或近长方形,长约3cm;鳞盾菱形,微具横脊,鳞脐微凹,常无刺;种子卵球形,长4~6(7)mm,带翅长可达2.7cm。
物候期:花期3~4月,果期次年10~11月。
生态特性:马尾松是亚热带阳性树种。幼年稍耐荫蔽,适生于温暖湿润的气候。年均温13~22℃,年降水量800~1800 mm的地区生长良好。根系发达,主根明显,有根菌。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喜微酸性土壤,耐干旱贫瘠,但怕水涝,不耐盐碱,在石砾土、沙质土、黏土、山脊和阳坡的冲刷薄地上,以及陡峭的石山岩缝里都能生长。
分布:凉山州越西、甘洛、雷波等县海拔1500m以下的地段有分布。
用途:种子生、炒、煮均可食用。马尾松是重要的用材树种,也是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
4.云南松
别名:长毛松、飞松、青松。
学名:Pinus yunnanensis Franch.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树皮褐灰色,裂成不规则鳞块状脱落;一年生枝淡红褐色,无毛,二三年生枝上的鳞叶常脱落;冬芽红褐色。针叶通常3针(稀2针)一束,柔软,长10~30cm,径1~1.5mm;树脂管4~5个,边生与中生并存;叶鞘宿存,被绢毛。球果圆锥状卵球形,长5~11cm,径3~7cm,成熟时张开,基部宽,有短柄;鳞盾肥厚,稍平或隆起,间或反曲;鳞脐微凹或微凸,有短刺;种子褐色或黑褐色,近卵球形或倒卵球形,微扁,长4~6mm,种翅薄,淡黄色或黄褐色。
物候期:花期3~4月,球果成熟期为次年11月。
生态特性:云南松适应性强,耐干旱气候及瘠薄土壤。喜光、耐旱。适生区年均温度12~17℃,年降雨量900~1300mm。对土壤的基本要求是:酸碱度以4.0~6.0为宜,肥力中等,在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壤土、轻壤土、中壤土上生长快速。
分布:凉山州及攀枝花各县市均有大面积分布,多为飞播林,在海拔900~3000m的广大地区,常形成大面积纯林。
用途:种子食用。其松子虽然稍小,但种子壳薄肉实,种仁味美,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云南松耐干旱、贫瘠,是攀西地区主要的荒山荒坡绿化树种之一。云南松树干通直,木质轻软细密,是良好的建筑用材。富含松脂,松香含量占65%~70%,松节油含量15%~25%。树根可培养茯苓;树皮可提取栲胶;针叶可提取松针油及加工成松针粉,作饲料添加剂;花粉又可作药用,是美容护肤佳品。云南松木材是优质造纸、人造板原料,并供建筑、家具等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