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属(CrataegusL.)
落叶稀半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通常具刺,很少无刺;冬芽卵形或近圆形。单叶互生;有锯齿,深裂或浅裂,稀不裂,有叶柄与托叶。伞房花序或伞形花序,极少单生;萼筒钟状,萼片5;花瓣5,白色,极少数粉红色;雄蕊5~25;心皮1~5,大部分与花托合生,仅先端和腹面分离,子房下位至半下位,每室具2胚珠,其中1个常不发育。梨果,先端有宿存萼片;心皮熟时为骨质,成小核状,各具1种子;种子直立。
本属中国约产17种。攀西地区产4种1变种。本属有些种类果实大形而肉质,可供鲜食,或作果冻蜜饯及糖渍食品,有些种类的嫩叶可作茶叶代用品,有些种类的果实可入药,树皮和根部含单宁,可用于染色。少数种类可作苹果、梨、榅桲和枇杷果树的砧木。
山楂属分种检索表
1.叶片羽状深裂,侧脉有的伸到裂片先端,有的伸到裂片分裂处。叶片基部截形或阔楔形,有3~5对深裂片,中脉或侧脉有短柔毛;果实球形,红色,小核3~5。
2.果实直径1~2cm。 ………………………………………………1a.山楂
2.果实直径2.5cm左右。 ………………………………………1b.山里红
1.叶片浅裂或不分裂,侧脉伸至裂片先端,裂片分裂处无侧脉。
3.枝上常无刺;叶片卵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具圆钝锯齿,常不分裂或仅在不孕枝上有少数叶具3~5浅裂片;花梗及总花梗无毛;果实球形,黄色或带红晕,直径1.5~2cm,小核5。 …………………………………2.云南山楂
3.枝上常具刺,叶片常分裂。
4.叶片上面近于无毛,下面具稀疏柔毛。果实椭圆形,直径6~7mm,外面无毛;小核1~3。 …………………………………………………3.华中山楂
4.花梗及总花梗均无毛。叶片宽卵形,有3~4对浅裂片,先端圆钝;果实椭圆形,红色,小核1~3。 …………………………………………4.中甸山楂
1a.山楂
别名:山里红、大山楂。
学名:Crataegus pinnatifida Bunge.
物候期:花期5~6月,果期8~10月。
生态习性:喜光,耐寒、耐旱,在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良好;在微酸性、中性至微碱性土壤中均可生长。
分布:凉山州的金阳、布拖、盐源、冕宁等县。
用途:果实酸甜可口,能生津止渴。山楂片含多种维生素、酒石酸、柠檬酸、山楂酸、苹果酸等,还含有黄酮类、内酯、糖类、蛋白质、脂肪和钙、磷、铁等矿物质,所含的解脂酶能促进脂肪类食物的消化,促进胃液分泌和增加胃内酶素等功能。山楂树适应能力强,容易栽培,树冠整齐,枝叶繁茂,病虫危害少,花果鲜美可爱,因而也是田旁、宅园绿化的良好观赏树种。
1b.山里红
别名:红果、棠棣、大山楂、山楂。
学名: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 var. major N. H. Br.
形态特征:本变种与原变种山楂的区别在于果形较大,直径可达2.5cm,深亮红色;叶片大,分裂较浅;植株生长茂盛。
生态习性:喜充足阳光,耐寒、耐旱,适生于排水良好、深厚肥沃的土壤中。
分布:凉山州的盐源、冕宁、布拖、金阳等县。
用途:山里红果实因味道太酸,较少生食。但它具有丰富的果胶和红色素,很适宜加工汁、露、糕、酱、蜜饯等。本种植株可在庭园、草地、道路旁单植或丛植,供绿化和观赏。嫩叶可代茶,具有降血压作用。果亦可供药用,具有散痛滞、消食积功效。
2.云南山楂
别名:山林果。
学名:Crataegus scabrifolia (Fr.) Rehd.
物候期:花期4~6月,果期8~10月。
生态习性:喜光,耐旱、耐瘠,多生于向阳坡的山地。
分布:攀枝花市及凉山州的西昌、德昌等县市。
用途:鲜果味酸甜可生食,也可加工酿造,入药;木材可供细木工用。
3.华中山楂
别名:小山楂。
学名:Crataegus wilsonii Sarg.
生态习性:耐阴性强,适生于山坡、山谷和林内。
分布:凉山州的盐源和布拖等县。
用途:果实可食,但肉较少,也 代山楂入药,用来助消化。枝可作篱笆;树木可为薪炭用材。
4.中甸山楂
别名:野山楂。
学名:Crataegus chungtienensis W. W. Smith.
物候期:花期5月,果期9月。
生态习性:生于海拔2800m左右的灌木丛中。
分布:凉山州木里、冕宁等县。
用途:果实药用,消食化积,活血散淤,用于食滞不化、肉积不消、脘腹胀满、腹痛泄泻和产后淤阻腹痛、恶露不尽,以及疝气偏坠胀痛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