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豆属(Cajanus DC.)
直立灌木或亚灌木,或为木质或草质藤本。叶具羽状3小叶或有时为指状3小叶,小叶背面有腺点;托叶和小托叶小或缺。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苞片小或大,早落;小苞片缺;花萼钟状,5齿裂,裂片短,上部2枚合生或仅于顶端稍二裂;花冠宿存或否;旗瓣近圆形、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基部两侧具内弯的耳,有爪;翼瓣狭椭圆形至宽椭圆形,具耳;龙骨瓣偏斜圆形,先端钝,雄蕊二体(9+1),对旗瓣的1枚离生;花药一式;子房近无柄;胚珠2至多颗;花柱长,线状,先端上弯,上部无毛或稍具毛,无须毛。荚果线状长圆形,压扁,种子间有横槽;种子肾形至近圆形,光亮,有各种颜色或具斑块,种阜明显或残缺。
本属约32种,我国有7种及1变种,产南部及西南部,引入栽培的1种,在西南部和东南部常见。
木豆
别名:三叶豆、药豆。
学名:Cajanus cajan (L.) Millsp.
形态特征:直立灌木,1~3m。多分枝,小枝有明显纵棱,被灰色短柔毛。叶具羽状3小叶;托叶小,卵状披针形,长2~3mm:叶柄长1.5~5cm,上面具浅沟,下面具细纵棱,略被短柔毛;小叶纸质,披针形至椭圆形,长5~10cm,宽1.5~3cm,先端渐尖或急尖,常有细凸尖,上面被极短的灰白色短柔毛,下面较密,呈灰白色,有不明显的黄色腺点;小托叶极小;小叶柄长1~2mm,被毛。总状花序长3~7cm;总花梗长2~4cm;花数朵生于花序顶部或近顶部;苞片卵状椭圆形;花萼钟状,长达7 mm,裂片三角形或披针形,花序、总花梗、苞片、花萼均被灰黄色短柔毛;花冠黄色,长约为花萼的3倍,旗瓣近圆形,背面有紫褐色纵线纹,基部有附属体及内弯的耳,翼瓣微倒卵形,有短耳,龙骨瓣先端钝,微内弯;雄蕊二体,对旗瓣的1枚离生,其余9枚合生;子房被毛,有胚珠数颗,花柱长,线状,无毛,柱头头状。荚果线状长圆形,长4~7cm,宽6~11mm,于种子间具明显凹入的斜横槽,被灰褐色短柔毛,先端渐尖,具长的尖头;种子3~6颗,近圆形,稍扁,种皮暗红色,有时有褐色斑点。
物候期:花、果期2~11月。
生态习性:木豆原产于热带,喜高温湿润气候,由于根系强大,其耐旱耐瘠力也较强。在一定程度上能抗酸和碱,不能忍耐霜冻,遇轻霜叶便枯黄掉落,也不耐涝。能适应的气温在10~36℃,生长最适温度为18~29℃,低于10℃或高于36℃时,生长不良;比较耐瘠,除易涝的黏土外,从砂土至黏壤土和石砾土,都可种植,而以深厚疏松,含腐殖质和钙、磷较多的土壤为宜。适宜的土壤pH值为5~7,缺磷或含锰过多时叶片黄化。属短日性植物,在10~12小时的光照下开花。
分布:攀枝花市及凉山州内的西昌、宁南、德昌、冕宁、盐源、会理、会东、金阳等县市有生产。
用途:木豆营养丰富,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淀粉,可制作豆粉、豆腐、豆浆、豆芽、豆酱、豆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