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酸枣属(Choerospondias Burtt et Hill)

(一)南酸枣属(Choerospondias Burtt et Hill)

落叶乔木或大乔木。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常集生于小枝顶端;小叶对生,具柄。花单性或杂性异株,雄花和假两性花排列成腋生或近顶生的聚伞圆锥花序,雌花通常单生于上部叶腋;花萼浅杯状,5裂;花瓣5,芽中覆瓦状排列;雄蕊10,着生在花盘外面基部,与花盘裂片互生,花丝线形,花药长圆形,背着药;花盘10裂;子房上位,5室,每室具1胚珠,胚珠悬垂于子房室顶,花柱5,生于子房近顶端,柱头头状。核果卵圆形或长圆形或椭圆形,中果皮肉质浆状,内果皮骨质,顶端有5个小孔,具膜质盖;种子无胚乳,子叶厚,胚根短,向上。

本属1种,攀西有产。

南酸枣

别名:酸枣、五眼果、人面子、山枣子。

学名:Choerospondias axillaris (Roxb.) Burtt et Hill.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可达30 m。奇数羽状复叶长25~40cm,有小叶3~6对,叶轴无毛,叶柄纤细,基部略膨大;小叶膜质至纸质,卵形或卵状披针形或卵状长圆形,长4~12cm,宽2~4.5cm,先端长渐尖,基部多少偏斜,阔楔形或近圆形,全缘或幼株叶边缘具粗锯齿,两面无毛或稀叶背脉腋被毛,侧脉8~10对,两面突起,网脉细,不显;小叶柄纤细,长2~5 mm。雄花序长4~10cm,被微柔毛或近无毛;苞片小;花萼外面疏被白色微柔毛或近无毛,裂片三角状卵形或阔三角形,先端钝圆,长约1mm,边缘具紫红色腺状睫毛,里面被白色微柔毛;花瓣长圆形,长2.5~3 mm,无毛,具褐色脉纹,开花时外卷;雄蕊10,与花瓣近等长,花丝线形,长约1.5mm,无毛,花药长圆形,长约1mm,花盘无毛;雄花无不育雌蕊;雌花单生于上部叶腋,较大;子房卵圆形,长约1.5mm,无毛,5室,花柱长约0.5 mm。核果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成熟时黄色,长2.5~3cm,径约2cm,果核长2~2.5cm,径1.2~1.5cm,顶端具4~5个小孔。

物候期:花期4~5月,果期9~11月。

生态习性:阳性树种,适应性强,多生于海拔2000 m以下的平地、山丘、沟谷边、路旁。常见于疏林中,以疏松湿润而深厚的山地黄壤及砖红壤性红壤上及光照强的环境中生长良好。

分布:凉山州的德昌等县。

用途:南酸枣果实鲜食,其含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主要有植物黄酮、天然果胶、膳食纤维、维生素、有机酸、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其较高含量的酸、单宁是构成果酒风味的主要成分,故南酸枣是酿酒的良好材料。因其果胶含量高,适宜制作果冻、果糕和果酒。南酸枣是一个速生树种,主干通直,枝叶繁茂,适宜用为行道树及风景林。木材为环孔材,边材狭,成黄褐色,不耐腐,心材成红色,纹理直,材质轻软,强度中等,易于加工,干燥后不开裂,耐腐、抗虫,可作建筑、车辆、造船、家具和农机具等。果核可作活性炭原料。茎皮纤维可作绳索。树皮和果入药,有消炎解毒、止血止痛之效,外用治大面积水火烧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