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豆属(Tamarindus Linn.)

(三)酸豆属(Tamarindus Linn.)

乔木。偶数羽状复叶,互生,有小叶10~20余对;托叶小,早落。花序生于枝顶,总状或有少数分枝;苞片和小苞片卵状长圆形,具颜色,常早落;萼管狭陀螺形,檐部4裂,裂片覆瓦状排列;花瓣仅后方3片发育,近等大,前方2片小,退化呈鳞片状,藏于雄蕊管基部;能育雄蕊3枚,中部以下合生成一向上弯的管或鞘,花丝短,花药背着;退化雄蕊刺毛状,着生于雄蕊管顶部;子房具柄,其柄与萼管贴生,胚珠多数,花柱延长,柱头头状。荚果长圆柱形,不开裂,外果皮薄,脆壳质,中果皮厚而肉质,内果皮薄膜质,于种子间有隔膜;种子斜长方形或斜卵圆形,压扁,子叶厚,肉质,胚基生,直立。

本属1种,原产于非洲。我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及云南南部、中部和北部(金沙江河谷)常见。栽培或逸为野生。

酸角

别名:罗望子、酸饺、酸豆、酸枣、罗晃子。

学名:Tamarindus indica L.

形态特征:乔木,高10~25 m。叶小,长圆形,长1.3~2.8cm,宽5~9mm,先端圆钝或微凹,基部圆而偏斜,无毛。花黄色或杂以紫红色条纹,少数;总花梗和花梗被黄绿色短柔毛;小苞片2枚,长约1cm,开花前紧包着花蕾;萼管长约7mm,檐部裂片披针状长圆形,长约1.2cm,花后反折;花瓣倒卵形,与萼裂片近等长,边缘波状,皱褶;雄蕊长1.2~1.5cm,近基部被柔毛,花丝分离部分长约7 mm,花药椭圆形,长2.5 mm;子房圆柱形,长约8mm,微弯,被毛。荚果圆柱状长圆形,肿胀,棕褐色,长5~14cm,直或弯拱,常不规则地缢缩;种子3~14颗,褐色,有光泽。

物候期:花期5~8月;果期12月~翌年5月。

生态习性:原产于非洲,喜光热树种,最适宜在温度高、日照长、气候干燥、干湿季节分明的地区生长。正常生长发育、开花结果需要在平均10℃以上,年积温7500℃左右,降雨量在1000mm以下和日照时数在2200h以上的环境条件。罗望子对土壤条件要求不很严,在质地疏松、较肥沃的南亚热带红壤、砖红壤和冲积沙质土壤均能生长,发育良好,而在黏土和瘠薄土壤上生长发育较差。

分布:现各热带地均有栽培。攀西地区仅在凉山州会东河口和会理普隆栽培为多,也有逸为野生,生于海拔1200m以下金沙江干热河谷及其支流地带。

用途:果实中的果肉味酸甜,含有丰富的还原糖、有机酸、果酸、矿物质、维生素和89种芳香物质及多种色素,此外,还含有蛋白质、脂肪等,除直接生食外,还可加工生产营养丰富、风味特殊、酸甜可口的高级饮料和食品,如果汁、果冻、果糖、果酱和浓缩汁、果粉。罗望子具有多种药用和保健功能,其性甘、辛、酸、凉,有祛热解暑、消积化食、清脑提神作用,能治缓泻、妊娠呕吐、便秘、小儿疳积、高血压等多种病症。该树主根深、侧根扩展,树体高大,树冠开张,枝粗壮坚韧不易折断,抗旱力极强,特别适应于温度高、光照强的干热气候环境中生长,为燥热地带的指示植物。具有很强的抗风挡雨、固土截流、涵养水源、绿化荒山荒沟的作用,可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大量种植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