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定植建园

(二)定植建园

榛子是喜光树种,适应性较强,以pH6~8的中性和微碱性土壤为宜,平地、沙土地等排水良好的地段均可栽植,特别是停耕还林地块更适合栽植。土层深厚肥沃、水分条件充足的条件下更适合榛子的生长发育。榛树不耐水湿,洼地、地下水位高、土壤黏重板结的地块不宜栽植。

1.栽植时间

春季与秋季栽植均可,一般在4月中旬土壤化冻后榛苗萌芽前为最佳。

2.栽植模式

合理的栽植密度是丰产的前提。根据地块面积、地势等规划成小区,其原则就是为了方便作业,不浪费土地资源,攀西地区通常采用单行栽植,株行距为2m×3m或2m×4m,即栽110株/667m2左右,或者80株/667m2左右。栽植坑大小要适宜,要求一次性将水灌足,并覆土保墒,提高成活率。榛树属于雄雌同株植物,但单品种不能自花授粉,在不能确保人工授粉情况下,栽植榛树时必须多品种混栽。

3.栽植方法

(1)土壤管理

在建园选择品种和组合搭配时,必须充分考虑品种特性,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树种类型,而且还要多种类型混合栽植。

(2)栽植

栽植前先将选好的苗木进行修根,苗木根系保留10~20cm即可。栽植时,先挖好栽植坑,定植坑的规格按60cm×60cm、50cm×50cm、60cm×50cm都可以。坑挖好后放底肥,每坑内放入5~10kg腐熟的农家肥。然后进行栽植,先放几锹表土,使苗木根系不接触底肥。再按品种计划将苗木放入定植穴内,使其根系舒展,校正位置后先放表土再放心土。边填土边踏实,使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再在苗木周围筑起树盘,以保湿增温,促进苗木根系活动,提高成活率。

4.树形整修

整形修剪是榛树优质丰产栽培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合理进行修剪,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危害,调整营养生长与结果关系,提高品质,增加经济效益。

不同品种的榛树,树冠开张程度也不同,通过修剪措施加以调节,一般不结果和结果初期的榛树,应以扩大的树冠为主。对各主侧枝的延长枝进行轻短剪。盛果期的榛树,剪掉其长度的1/3或1/2,促发新枝。对老树要进行更新修剪。对于过密的待长枝、细弱枝要根据情况适当疏除。总之,疏枝量不超过总枝量的20%。无论是哪种栽培形式,基部萌发蘖都要及时除掉,因为萌发蘖争夺养分,所以每年需除萌蘖枝2~3次。

5.病虫草害防治

榛树病害主要是白粉病和果柄枯萎病,虫害是榛实象鼻虫。

(1)白粉病

发现榛子白粉病株丛,应及时清除病枝叶或者拔除中心病株,减少病源。药剂防治于5月上旬至6月上旬,喷施50%多菌灵可湿粉600~1000倍液、15%粉锈宁可湿粉剂1000倍液。7~8月份再喷一次。

(2)果柄枯萎病

发生在6月上旬,发现受害果实要连果柄一起摘除,带出果园或深埋,同时喷50%多菌灵可湿粉剂8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粉600倍防治。

(3)榛实象鼻虫

该虫害发生面广,其生活史长而复杂,世代重叠交替发生,必须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在成虫产卵前补充营养期及产卵初期,即5月中旬到7月上旬用40%虫蜱乳油1000倍液、20%桃小灵乳油1000倍液毒杀成虫。7月下旬到8月中旬,于幼虫脱果前及虫果脱落期,在地面上撒毒虫粉剂毒杀脱果幼虫,用量2.25~3kg/667m2

6.防除杂草

防除榛园大草,及时中耕除草,提高产量。

7.采收

人工采收时,采下带苞果实,堆置发酵1~2天,用木棒敲击果苞,即可脱苞,然后晾晒。机械采收,适于大面积榛园采用,在榛子收获前,要做好榛园田间准备工作,清除田间杂物,将土地压平,在榛子自然成熟落地后,便于机械收集。脱苞晒干即可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