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属(Fragaria L.)
多年生草本,通常具纤匍枝,常被开展或紧贴的柔毛。叶为三出或羽状五小叶;托叶、膜质,褐色,基部与叶柄合生,鞘状。花两性或单性,杂性异株,数朵成聚伞花序,稀单生;萼筒倒卵圆锥形或陀螺形,裂片5,镊合状排列,宿存,副萼片5,与萼片互生;花瓣白色,稀淡黄色,倒卵形或近圆形;雄蕊18~24枚,花药2室;雌蕊多数,着生在凸出的花托上,彼此分离;花柱自心皮腹面侧生,宿存;每心皮有一胚珠。瘦果小形,硬壳质,成熟时着生在球形或椭圆形肥厚肉质花托凹陷内。
本属约20余种,我国产约8种,1种系引种栽培。攀西地区产4种1变种。该属果供鲜食或作果酱、罐头,味道鲜美。
草莓属分种检索表
1.花梗被紧贴的毛;萼片在果期水平展开,小叶3或5,上面疏被柔毛,下面在叶脉上较密。 ………………………………………………………1.野草莓
1.花梗密被展开的毛。
2.萼片在果期反折或水平展开。小叶3,质地较薄,两面有毛,下面在脉上较密;萼片在果期水平展开。 …………………………………………2.东方草莓
1.萼片在果期紧贴于果实。
3.小叶3,质地较厚,植株被棕黄色毛。
4.叶下面淡绿色。 ………………………………………………3a.黄毛草莓
4.叶下面具苍白色腊质乳头。 ……………………………3b.粉叶黄毛草莓
3.小叶5,质地较薄,植株被银白色毛。 ……………………4.西南草莓
1.野草莓
别名:欧洲草莓。
学名:Fragaria vesca L.
物候期:花期4~6月,果期6~9月。
生态习性:生于海拔1500~2900米的山坡、草地、林下。
分布:西昌、德昌、普格、冕宁等县市。
用途:果实味道鲜美可食或制果酱、果汁、果酒。
2.东方草莓
别名:野草莓。
学名:Fragariaorientalis Lozinsk.
物候期: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态习性:生于海拔1400~3400m的山地、草坡。
分布:凉山州金阳、布拖、美姑、木里、昭觉、甘洛、喜德、西昌等县市。
用途:果实营养丰富,果每100g鲜品含蛋白质1g、脂肪0.6g、糖类10g、有机酸0.6g、Vc30~41 mg、胡萝卜素0.05 mg、硫胺酸0.1 mg、核黄素0.1mg、烟酸1.5mg。本品除生食外还可制成品质优良的果酱、果酒、果汁等。全草药用,可清热解毒,消肿。主治咳嗽痰多、湿疹、肾结石。
3a.黄毛草莓
别名:野草莓。
学名:Fragaria nilgerrensis Schlecht. ex Gay.
物候期:花期4~7月,果期5~8月。
生态习性:生于海拔1000~3000m的山地、草坡。
分布:攀枝花及凉山州各县市。
用途:果实味道鲜美可食或制果酱、果汁、果酒。全草药用,清肺止咳,解毒消肿。主治肺热咳嗽、百日咳、口舌生疮、疔疮、蛇咬伤、烫火伤。
3b.粉叶黄毛草莓
别名:白藨、野草莓。
学名:Fragaria nilgerrensis Schlecht. ex Gay var. mairei (Levl.) Hand. -Mazz.
形态特征:本变种与原变种(黄毛草莓)的区别在于叶下面具苍白色腊质乳头。
生态习性:生于海拔800~2700m山坡、草地、沟谷、灌丛及林缘。
分布:木里等县。
用途:鲜果可食。
4.西南草莓
别名:野草莓。
学名:Fragaria moupinensis (Franch.) Card.
物候期:花期5~6(8)月,果期6~7月。
生态习性:生于海拔1400~4000m山坡、草地、林下。
分布:木里、盐边等县。
用途:果实可鲜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