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属(Morus L. )
落叶乔木或灌木;叶互生,全缘、有齿缺或分裂,基部3~5脉;托叶侧生,小,早落;花单性同株或异株,无花瓣,排成单生的穗状花序。雄花:萼片4;雄蕊4,芽时内弯;退化雌蕊陀螺形。雌花:萼片4,结果时增大而肉质;子房小,无柄,1室,花柱2裂。果肉质,由多数瘦果包藏于肉质的花被内组成,外果皮多少肉质,内果皮硬壳质。种子近球形,种皮膜质,胚乳丰富。
本属约16种,分布于北温带,我国有11种,各地均产之,攀西地区产8种,有2变种。该属植物果实味鲜甜,可生食或榨取其汁作饮料。
桑属分种检索表
1.雌花具明显的花柱。
2.聚花果长3~6cm。
3.叶指状3~5深裂。 ………………………………………………1.裂叶桑
3.叶不裂。
4.芽鳞边缘微被锈色柔毛;叶柄长4~6cm;叶背面初时被毛,后脱落;叶缘锯齿具短尖。 ……………………………………………………………2.滇桑
4.芽鳞平滑无毛,叶柄长2~3cm,叶背面沿脉上有柔毛,叶缘锯齿钝。
……………………………………………………………………………3.川桑
2.聚花果长一般在2.5cm以下。
5.叶基部心形,叶缘锯齿长尖。
6.叶边缘锯齿先端具长刺芒,柱头内侧具乳头状突起。
7.叶背无毛(萌发条上叶背被毛),叶卵形、宽卵形至椭圆形。…………
……………………………………………………………………………4a.蒙桑
7.叶背有毛(或老时变无毛),叶卵形至长卵形。 ………………4b.山桑
6.叶边缘锯齿先端具短尖头,柱头内侧具微毛。 ……………4c.马尔康桑
5.叶基部楔形,叶卵形不分裂或1~2缺刻浅裂。 …………………5.鸡桑
1.雌花无花柱或具极短的花柱。
8.聚花果长3cm以上。 ……………………………………………6.奶桑
8.聚花果3cm以下。
9.叶背面脉腋具嬃毛叶质地薄,叶面光滑无毛,长5~15cm。 ……7.桑
9.叶面粗糙,被糙伏短毛,叶背密被短柔毛。 ……………………8.华桑
1.裂叶桑
别名:叉叉桑。
学名:Morus trilobata (S. S. Chang) Z. Y. Cao.
物候期:花期5月,果期6~7月。
生态习性:喜生于海拔1400~2500m的疏林地带。
分布:冕宁雅砻江沿江两岸。
用途:果可食,叶养蚕。
2.滇桑
别名:云南桑。
学名:Morus yunnanensis Koidz.
生态习性:生于海拔1100~2400m的山坡、沟谷灌木丛中。
分布:攀枝花市及凉山州盐源等县。
用途:果可食。
3.川桑
学名:Morus notabilis Schneid.
物候期: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态习性:生于海拔1300~2800m的常绿阔叶林中。
分布:雅砻江沿江两岸,以海拔1400~2500 m的疏林地带为其主要分布区域。
用途:果可食,叶可养蚕。
4a.蒙桑
别名:崖桑、刺叶桑。
学名:Morus mongolica (Bur. ) Schneid.
物候期: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态习性:喜生于海拔1300~2500m的阳坡,石灰岩山边分布广泛。
分布:攀枝花市及凉山州的冕宁、宁南、会东、普格、雷波、金阳等县市。
用途:果实可生食或酿酒;根皮、叶、枝、果供药用,为消炎利尿剂;木材可用;韧皮纤维为高级造纸原料;叶饲蚕性不如桑,只有在缺叶时以梦桑叶应急。
4b.山桑
别名:鬼桑。
学名:Morus mongolica (Bur. ) Schneid. var. diabolica Koidz.
物候期:花期3~4月,果期4~5月。
生态习性:性耐寒,但喜生阳坡,生长在海拔900~2400m的山坡灌丛中。
分布:凉山州分布广泛,在木里河、水洛河、雅砻江、安宁河、黑水河、交际河及金阳河沿岸均有分布。
用途:果可食,叶可饲蚕,内皮可造纸,木可制弓。
4c.马尔康桑
学名:Morus mongolica (Bur.) Schneid. var. barkamensis ( S. S.Chang) C.Y. Wu et Cao.
生态习性:生于海拔1900~2600m的高山地区。
分布:凉山州木里等县。
用途:果可食。
5.鸡桑
别名:岩桑、小叶桑。
学名:Morus australis Poir.
物候期:花期3~5月,果期5~6月。
生态习性:喜光,对气候、土壤适应性都很强。耐寒、耐旱,不耐水湿,也可在温暖湿润的环境生长。喜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壤,能耐轻度盐碱(0.2%)。但更适合于石灰岩的悬崖或山坡上生长。
分布:攀枝花市及凉山州的各县市均有分布,但尤以安宁河流域的冕宁、西昌、德昌等县市分布较多,特别是冕宁县的枧槽沟和灵山寺海拔1400~2200m的杂木林内混生有大量鸡桑;其他地区分布海拔可达3200m。
用途:果实味酸甜,可生吃或酿酒;叶可喂蚕,但饲用性不如桑;树皮纤维是优质纸、蜡纸、绝缘纸和人造棉的原料;种子油可制肥皂和润滑油。
6.奶桑
学名:Morus macroura Miq.
物候期:花期3~4月,果期4~5月。
生态习性:生于海拔1000~1300(2200)m山谷或沟边或路旁向阳地区。
分布:凉山州德昌、越西等县。
用途:果可食。树皮可以造纸;木材及叶可以提取桑色素。桑葚、桑木、桑枝治骨热;桑枝、桑叶、桑葚熬膏治妇女病、感冒、气管炎、腹泻。
7.桑
别名:桑树、家桑、白桑、桑白皮、桐子桑。
学名:Morus alba L.
物候期: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态习性:喜光,对气候、土壤适应性都很强。耐寒,可耐-40℃的低温,耐旱,不耐水湿。也可在温暖湿润的环境生长。喜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壤,能耐轻度盐碱(0.2%)。抗风,耐烟尘,抗有毒气体。根系发达,生长快,萌芽力强,耐修剪,寿命长,一般可达数百年。
分布:凉山州、攀枝花市各县市均有栽培,但主要分布在雅砻江、大渡河、安宁河流域13个县市。
用途:桑葚,又叫桑果,为桑科落叶乔木桑树的成熟果实,农人喜欢摘其成熟的鲜果食用,味甜汁多,是人们常食的水果之一。桑葚入胃能补充胃液的缺乏,促进胃液的消化,入肠能刺激胃黏膜,促进肠液分泌,增进胃肠蠕动,因而有补益强壮之功。桑树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经济林木之一,它的最主要的价值在于养蚕。也是农村“四旁”绿化的主要树种。茎皮纤维可作纺织、造纸原料;种子含油约30%,可供油漆等用;根、皮、枝叶果均可入药,清肺热、止咳,祛风湿,通经络,补肝肾,在中医中广泛使用。
8.华桑
别名:糯桑、毛桑、桐桑。
学名:Morus cathayana Hemsl.
物候期:花期3~5月,果期5~6月。
生态习性:喜向阳坡、沟谷,抗干旱,耐盐碱。生于海拔900~2000m的山坡、沟谷、林地、沟边。
分布:凉山州内的甘洛、喜德两县最多,在会东也有种植。
用途:果实可食用,亦可酿酒;根、皮、叶、枝、果都供药用;木材可供乐器、车床、家具、扁担等用材;茎皮纤维可制皮纸、蜡纸、绝缘纸和人造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