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姜子属(Litsea Lam. )
落叶或常绿乔木或灌木;叶羽状脉;花单性,雌雄异株;花序伞形或为伞形花序式的聚伞花序或圆锥花序,单生或簇生于叶腋;总苞片4~6,交互对生;花被筒长或短,花被裂片通常6,每轮3片,或为8片。雄花:能育雄蕊9或12,很少较多,每轮3枚,第三轮和最内轮若存在时两侧各有1腺体,花药4室,内向瓣裂,退化雌蕊有或无。雌花:退化雄蕊与雄花中的雄蕊数目相同;子房上位,花柱显著,柱头盾状。果为浆果状核果,着生于多少增大的浅盘状或深杯状果托(花被筒)上,也有些种类花被筒结果时不增大,故无盘状或杯状果托。
本属约200种,主要分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以至北美和亚热带的南美洲。我国约有72种,攀西地区产23种,其中5种被相关资料收录为野生果树资源。
1.黄丹木姜子
别名:毛丹、红由、毛丹公、野枇杷木、打色眼树、黄壳兰、长叶木姜子。
学名:Litsea elongata (Wall. ex Nees) Benth. etHook. f. Gen.
形态特征:常绿小乔木,高12m,胸径40cm;树皮灰黄或褐色;幼枝、叶柄和花序密生锈色绒毛。叶互生,革质,叶形变异大,一般为椭圆状披针形,罕有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10~20cm,宽2~5cm,上面无毛,下面中脉及侧脉上有长柔毛,小脉上有短柔毛,侧脉5~20对;叶柄长0.8~2.5cm。雌雄异株;伞形花序单生,稀簇生,总花梗长5~20mm,有花4~5朵,苞片革质,不相等;花被片6,有丝状长柔毛;雄蕊8~12,花丝有长柔毛,花药4室,内向瓣裂。果实矩圆形,长13 mm,熟时黑紫色;果托浅杯状,直径5 mm,深约2mm;果梗长约3mm。
物候期:花期5~11月,果期2~6月。
生态习性:生于海拔500~2000m山坡路旁、溪旁、杂木林下。
分布:攀枝花市。
用途:木材可供建筑及家具等用;种子可榨油,供工业用。
2.山苍子
别名:山鸡椒、木姜子、澄茄、山胡椒。
学名:Litsea cubeba (Lour.) Pers.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8~10m;幼树树皮黄绿色,光滑,老树树皮灰褐色。小枝细长,绿色,无毛,枝、叶具芳香味。单叶互生,叶片纸质,披针形或长圆形,长4~10cm,宽1~2.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粉绿色,羽状脉,侧脉每边6~10条;叶柄长6~20mm。伞形花序单生或簇生;总梗细长,长6~10mm;苞片边缘有睫毛;每一花序有花4~6朵,先叶开放或与叶同时开放;花被裂片6,宽卵形;能育雄蕊9,花丝中下部有毛,第3轮基部的腺体具短柄;退化雌蕊无毛;雌花中退化雄蕊中下部具柔毛;子房卵形,花柱短,柱头头状。果近球形,直径约5 mm,无毛,幼时绿色,成熟时黑色;果梗长2~4mm,先端稍增粗。
物候期:花期2~3月,果期7~8月。
生态习性:阳性树种,稍耐阴,喜生于海拔500~3200m的向阳丘陵和山地灌丛、疏林内或密林边缘。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酸碱度为5~6的地方生长更好。
分布:凉山州及攀枝花市各县市。
用途:花、叶、果肉可蒸提山苍子油,油内含柠檬醛约70%,柠檬醛可提制紫罗兰酮,为优良挥发性香精,用途广泛,常用于食品、糖果、香皂、肥皂、化妆品等。山苍子为我国特有的香料植物资源之一,我国山苍子油年产量达2000t,为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年出口量达3500t左右,产品远销美、日、英、法、德、瑞士、荷兰等国,享誉国内外。目前对其果皮当中所含的精油的开发利用比较广泛。我国现有品种的山苍子油其柠檬醛含量高达60%~80%,最高可达90%,远远高于国外的其他品种。柠檬醛能合成紫罗兰酮系列香料,包括紫罗兰酮、甲基紫罗兰酮以及相应的醇、酯化合物。紫罗兰酮系列香料具有宜人的紫罗兰等香味,是调制高级香精的重要原料,广泛用于高档化妆品、香皂等日用化工和食品生产中。因此,国内外市场上对柠檬醛的需求量很大。
3.红木姜子
别名:红叶木姜子、木吴萸、野木姜、山胡椒、木姜子。
学名:Litsea rubescens H. Lec.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小枝无毛,黄绿色,常带红色。顶芽圆锥形,鳞片无毛或仅上部有稀疏短柔毛。单叶互生,薄纸质,椭圆形或披针状椭圆形,长4~10cm,宽1.5~4cm,两端渐狭或先端圆钝,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干后变为红色,幼时两面有疏柔毛,后渐脱落至无毛,羽状脉,侧脉每边5~7条;叶柄长1~1.5cm,淡红色,无毛。伞形花序2~4个簇生叶腋短枝上;总梗长6~20mm,无毛;苞片4,阔卵形,外面无毛,内面被贴生短绒毛;每一伞形花序有雄花10~12朵,先叶开放或与叶同时开放;花梗长3~6mm,密被白色长柔毛;花被片6,黄色,宽椭圆形,长约2mm,先端钝圆,外面中肋有微柔毛或近于无毛,内面无毛;雄花中能育雄蕊9,花丝短,无毛,第三轮雄蕊腺体肾形,近于无柄,退化雌蕊细小,柱头2裂。果近球形,直径5~8mm,黑色;果梗长5~11mm,被疏柔毛;果托浅盘状。
物候期:花期3~4月,果期9~10月。
生态习性:喜光性树种,多生于海拔1500~3800m灌丛而居于上层,在常绿阔叶林缘或林中空地,也多有生长。
分布:攀枝花市及凉山州的西昌、德昌、普格、昭觉、布拖、会理、雷波等县市。
用途:与山苍子近同。中药对红木姜子的性能说是性温味辛,有散寒、行气、止痛功效。《西昌中草药》中概括:“散寒行气木姜子,研末吞服胃痛止;生姜为引止呕吐,跌打损伤根能使。”
4.毛叶木姜子
别名:木姜子、香桂子。
学名:Litsea mollifolia Chun.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树皮绿色,光滑,有黑斑毛。小枝灰褐色,有柔毛,后渐无。叶纸质,互生或聚生枝顶,长圆形或椭圆形,长4~5cm,宽2~6cm,先端突尖,基部楔形6,上面暗绿色,下面带绿苍白色,密被白色柔毛,羽状脉,侧脉每边6~9条,纤细,中脉在叶两面突起,侧脉在上面微突,在下面突起,叶柄长1~1.5cm,被白色柔毛。伞形花序腋生,常2~3个簇生于短枝上,短枝长1~2mm,花序梗长5~7mm,有白色短柔毛;每一花序有花4~6朵,先叶开放或与叶同时开放;花被裂片6,黄色,宽倒卵形,能育雄蕊9,花丝有柔毛,第3轮基部腺体盾状心形,黄色;退化雌蕊无。果球形,直径约5mm,成熟时蓝黑色;果梗长5~6mm,有稀疏短柔毛。
物候期:花期3~4月,果期9~10月。
生态习性:生于海拔2000~3100m的山坡灌丛中。
分布:凉山州宁南、甘洛、雷波等县。
用途:嫩果可食,熟果可提芳香油,出油率3%~5%,种子含脂肪油25%,属不干性油,为制皂的上等原料。根和果实还可入药,根治气痛、劳伤,果治腹泻、气痛、血吸虫病等。
5.木姜子
别名:尖叶木姜子、木香子。
学名:Litsea pungens Hemsl.
形态特征:落叶小乔木,高2~5m。幼枝黄绿色,被灰白色柔毛,老枝黑褐色,无毛。叶互生,常聚生于枝顶,纸质,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4~15cm,宽2~5.5cm,先端短尖,基部楔形,幼叶下面具绢状柔毛,后脱落渐变无毛或沿中脉有稀疏毛,羽状脉,侧脉每边5~7条;叶柄纤细,长1~2cm,初时有柔毛,后脱落渐变无毛。伞形花序腋生;总花梗长5~8mm,无毛;每一花序有雄花8~12朵,先叶开放;花梗长5~6mm,被丝状柔毛;花被裂片6,黄色,倒卵形,长2.5mm,外面有稀疏柔毛,能育雄蕊9,花丝仅基部有柔毛,第3轮基部有黄色腺体,圆形;退化雌蕊细小,无毛。果球形,直径5~10mm,成熟时蓝黑色;果梗长1~3cm,先端略增粗。
物候期:花期3~5月,果期7~9月。
生态习性:喜湿润气候。喜光,在光照不足的条件下生长发育不良。适生于上层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红壤、黄壤以及山地棕壤,在低洼积水处则不宜栽种。
分布:攀枝花市及凉山州内的越西、甘洛、美姑、冕宁、喜德、会理等县市。
用途:果含芳香油,为攀西地区彝族传统使用的香料,在腌制或凉拌食物中普遍使用。据四川资料,干果含芳香油2%~6%,鲜果含3%~4%,主要成分为柠檬醛60%~90%,香叶醇5%~19%,可作食用香精和化妆香精,现已广泛利用于高级香料、紫罗兰酮和维生素A的原料,种子含脂肪油48.2%,可供制皂和工业用。木姜子药用功效为行气止痛、健脾消食、解毒消肿,主治胃寒腹痛、暑湿吐泻、食滞饱胀、痛经、疝痛、疟疾、疮疡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