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槌山:孟塘—湖山战斗遗址
1937年12月初,短暂而又壮烈的南京保卫战——孟塘—湖山战斗就发生在这里。如今,这里正在开展新一轮美好乡村的建设,重新进行道路规划,架桥拓路,热火朝天,尽力打造以猿人洞、阳山碑材为中心的汤山风景区。
由于农田建设和道路改造,作为80多年前的孟塘—湖山战斗遗址所在地的棒槌山、岘山一带已几乎看不出当年激战的痕迹。初具规模的湖山小火车漫步公园,就坐落在棒槌山的中心位置。
南京地方史学者、时任南京党史工作办公室征研处处长的晓夫告诉我们:孟塘—湖山战斗是南京保卫战的外廓战,应该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暴行始于南京东大门被侵略者打开之时,汤山一带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之始。
八一三淞沪抗战结束后,日军继续西犯,妄图以武力优势彻底摧毁中国军队战斗意志,迫使中国以屈辱的条件讲和,早日“解决事变”。
11月20日,为统一指挥对中国的战争,日本宣告成立大本营。在24日召开的第一次大本营御前会议上,明确提出扩大战争、夺取南京的战略决策。这一决策传到上海,使刚刚结束淞沪决战、气焰高涨的日本华中方面军的军官们十分兴奋,立即向日陆军参谋本部报告说:“为了使事变迅速解决,趁现在敌人怕劣势,必须攻占南京。”报告很快得到陆军参谋本部的批准,并向华中方面军下达了“向南京追击”的电令。(1)
12月1日,日本大本营以“大陆命第七号”下达敕令,日“华中方面军”下辖上海派遣军和第十军,司令官为松井石根大将。共动用8个师团、2个支队及辅助部队等近30万人,其中直接攻击南京的日军为第六、第九、第十六、第一一四师团、国崎支队,以及第八师团的一支先遣队、第十三师团的山田支队,共10万余人。
全部兵力分为左、中、右三路,协同日海军第十一支队进击南京。
左路日军由第十军的各个师团组成,从嘉兴出发,沿宜兴—溧阳—溧水公路进入溧水北部地区,直扑南京城南一线;以第六、第十八师团沿宁国—芜湖公路进攻芜湖,切断南京守军沿长江西撤的退路;国崎支队经广德—郎溪,东攻江浦、浦口,从西北面包抄南京,以切断南京守军渡江北撤之退路。中路日军由“上海派遣军”之第三、第九、第十六师团组成,沿沪宁铁路经金坛、句容、汤水镇,直扑南京城的东部与东南部。右路日军由“上海派遣军”第十三师团与第十一师团的天谷支队组成,沿长江南岸与沪宁铁路以北,占领镇江后再攻六合、浦口,以第十三师团一部组成山田支队,进攻龙潭、栖霞山、幕府山,包抄南京城的东北部。另以日海军第三舰队第十一支队从上海、江阴溯长江西上,控制南京江面,断南京守军渡长江北撤的退路。
面对日军的进犯,蒋介石于11月中旬,连续三次召集幕僚开会,研究南京的弃守问题。在全国人民抗日救国热潮的影响和推动下,蒋介石作出了短期固守南京的决定,并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长官,罗卓英、刘兴为副司令长官,指挥南京保卫战。
划归南京卫戍长官司令部指挥的军队共15个师,10余万人,计有:第二军团徐源泉部2个师,第六十六军叶肇部2个师,第七十一军王敬久部1个师,第七十二军孙元良部1个师,第七十四军俞济时部2个师,第七十八军宋希濂部1个师,第八十三军邓龙光部2个师,教导总队桂永清部,第一○三师何知重部,第一一二师霍守义部,宪兵部队肖山令部,以及其他直属部队。
按照蒋介石的指示,唐生智将所属部队作了部署:(一)主阵地:板桥—淳化镇之线,以第七十四军担任;孟塘—龙潭线,先以第八十三军担任,后由第二军团担任。(二)复廓阵地:狮子山及城北一带,由宋希濂部第三十六师担任,安德门至雨花台段,由孙元良部第八十八师担任;河定桥至工兵学校段,由王敬久部第八十七师担任;其北经紫金山前缘至蒋王庙,由教导总队担任。此外,第六十六军和第八十三军在外围阵地汤水镇东西两侧,阻击沿京杭公路北犯之敌。
12月初,左路日军攻陷芜湖,旋即北上陷当涂,继续向南京攻击前进。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形成对南京包围态势。
疯狂的日军像滚滚铁流,自上海向国民政府首都南京漫延……
1937年12月4日,中国军队第六十六军一六○师、一五四师进军句容,并以一六○师四七八旅为前进部队,抢占句容西北,仓促布设句容至汤山一线,阻击日军侵略。刚从淞沪会战战场撤出的广东部队六十六军叶肇部,在淞沪会战中伤亡惨重,全军约7000人,实际兵力不到1个师,主要装备是步枪、机枪、手榴弹等轻武器,以及少量迫击炮。
12月5日,右、中两路日军突破我句容防线,攻陷句容、秣陵关,向南京外围阵地猛攻。第二天上午,日军第十六师团一部突进至汤山地区,虽经堵截,但一面抵抗,一面利用地形继续前进。下午2时,其先头部队已突进到湖山附近,使在句容防御的我六十六军有被切断包围的可能,由此爆发了南京保卫战役首次战斗——孟塘—湖山战斗。
孟塘至湖山一带为丘陵地带,山体不高,受命驻守汤山、湖山一线的是一六○师、第三十六师之补充二团和第二军团之四十一师三支部队。时值冬季来临,士兵们尚未换装,许多士兵穿着单衣短裤,顶着凛冽的寒风,战士们鼓足精神抢挖散兵战壕,准备打击来犯之敌。
装备精良的日军第十六师团一部沿宁杭公路向汤山一线压过来,在上有飞机侦察、下有装甲炮车掩护的情况下,呈扇形包围了孟塘、湖山一线的守军。得到战报,卫戍司令长官部命令第三十六师抽调1个团兵力配属战车炮队前往协同作战,肃清进犯之敌。但由于通讯不畅,原计划落空。
奉命支援第六十六军作战的另一支广东部队第八十三军邓龙光部在汤山一座锥形的山头上与进攻的日军进行了殊死搏斗,大约300名守军一直战斗到只剩下一个人。
为防止日军切断守军与后方联络,四七八旅九五六团组织5个连,由刘厚营长率领,到孟塘南侧堵截敌军,增援大湖山、岘山阵地。刚行进至孟塘南侧的狼山一带,刘营就被突进的日军四面包围。刘厚率全体官兵高喊着与“阵地共存亡”的口号,浴血苦战。夜色降临之时,5个连的官兵大部殉国,余部依然拼死抵抗,顽强地固守阵地。
第四十一师在湖山北线攻击,在嘹亮的冲锋号激励下奋力拼杀,终于占领了马基山。日军调来了重型坦克和装甲战车,守军经不起坦克、战车的轰炸和攻击,逐步退却,伤亡惨重,1个营差不多全部损失,2个营遭到重创。官兵浴血奋战,短兵相接,大刀、长枪、刺刀一齐上,一波一波地冲锋,一波一波地倒下,直到日落西山,战斗仍在持续,守军阵地前留下大片血肉模糊的尸体。
至8日下午2时,由于汤山失守,日军后续援兵不断向汤山一带聚集,守军不得不放弃阵地,向南京城下撤退,整理待命。
汤山、淳化镇、龙潭相继被攻陷。